
火辣辣的陽光灼曬著櫛比鱗次的高樓,滾燙的柏油路散發著熱氣,連拂面而來的風都是炙熱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在美國,熱浪從1960年代的一年兩次到如今的一年六次。熱島效應使得城市的夏天更讓人難耐。當空調愈開愈多,耗能增加,室外溫度也隨之升高,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打破循環,許多政府開始大力推廣冷屋頂、綠屋頂或太陽能屋頂等方案,同時標榜不僅能節省電費、取得政府補助,還能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然而,這些屋頂真的都這麼有效嗎?究竟哪個方案最能拯救人們免受酷熱侵襲?

與其吹冷氣,不如改裝你家屋頂?
根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去年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發佈的研究報告,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這三個選項中,塗滿白色或覆蓋反光塗層的冷屋頂,無疑最能抵擋城市的炎熱。
研究團隊用電腦模擬了大倫敦地區,2018年夏季氣溫最高的兩天(最高溫有35.6°C),採用不同干預措施的效果。從開冷氣、冷屋頂、太陽能屋頂、綠屋頂到額外提高城市的樹木覆蓋率(tree cover),研究發現廣泛採用冷屋頂時,整個城市的室外平均溫度可以降低1.2°C,有些地方甚至降低多達2°C。
其他方法如提高綠覆蓋率及鋪設太陽能板,降溫效果平均只有約0.3°C,更可能增加城市濕度,讓炎熱更難忍受。而大規模採用綠屋頂,雖然能讓城市在白天最熱時降溫約0.5°C,但到了晚上,樹木覆蓋措施儲存的熱能,幾乎完全抵消了它的冷卻效應。

美國能源部2023年在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s Center)的研究,也得到同樣的結果。該實驗以芝加哥大都會區2021年8月的天氣資料為模型,測量這三種屋頂對建築物溫度與空調需求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一天最熱的時刻,冷屋頂能將平均溫度降低1.5°C,綠屋頂能降低1.2°C,太陽能板則只降低0.6°C。在降低空調需求上,冷屋頂能減少的空調耗能最多,高達16.6%,綠屋頂與太陽能板屋頂則分別減少14%與7.6%。

三種屋頂各有優點 冷屋頂降溫效益勝出
當白天轉入黑夜,屋頂吸收的輻射能量開始流入建築物,從而升高室內溫度。「冷屋頂是唯一不會出現這情況的,因為它是反射而非吸收太陽能。」《Earth.org》指出。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定義,冷屋頂(cool roof)是「比標準屋頂反射更多陽光、吸收更少熱量的屋頂」。
經濟考量上,冷屋頂也是最實惠的選擇。根據Epic Energy,不同類型的屋頂材料都能藉由塗層提升房屋的降溫效果,冷屋頂每平方公尺成本約在16到32美元之間。綠屋頂則需要專業施作,甚至可能要重做整個屋頂,每平方公尺成本高達約107美元,同時也需要更多維護。
然而,綠屋頂在生態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優勢,植物覆蓋能減少雨水徑流,淨化空氣,同時能創造微型生物聚落。
此外,綠意盎然的屋頂花園兼具景觀與休憩的功能,特別紓壓。以大力推廣綠屋頂的芝加哥為例,城市內現有超過300棟擁有綠屋頂的建築,總面積高達300萬平方英呎。
太陽能板雖然不算是一種「屋頂」材料,但對房屋的能源效率非常重要。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指出,大規模部署太陽能屋頂,能提供充足電力來運行大部分的室內空調。對家庭而言,採用太陽能板也能抵消能源費用,並獲得政府的安裝補助。事實上,特斯拉有一款真正的太陽能屋頂,屋瓦本身是由太陽能電池製成。但這通常並非一般屋主財力所及。
由於深色屋瓦普及,淺色反光屋頂的普及度仍遠不及傳統屋頂。為此,洛杉磯在2015年率先要求所有新住宅須裝設冷屋頂,並為屋主提供補貼。「儘管人們愈來愈意識到冷屋頂的重要性,仍仰賴市政建築法規持續推動,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波特蘭州立大學研究城市熱島效應的尚達斯(Vivek Shandas)不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