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監察院報告,40到49歲職場婦女跟男性比較,月薪平均減退1萬2千塊。很多媽媽經常在工作和家庭之間蠟燭兩頭燒,孩子在學校生病要請假接送,導致現在台灣職場隱形歧視仍在,來看《EBC東森新聞》的調查報導。
中午休息時間一到,蘇小姐急忙起身,她要抓緊時間,去附近傳統市場採買。職業婦女蘇小姐:「藍莓沒有了嗎,為什麼我要的今天都沒有,要甚麼沒甚麼。」
蘇小姐是台灣職場婦女的縮影,總在工作、家庭之間辛苦的求取平衡,但讓人洩氣的是,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40到49歲的職場女性,如果家裡有三歲以下幼兒,平均月薪會減少1萬2千塊,難道對女性來說,家庭與事業永遠是單選題?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大家很認定你會常請假,升遷就不會考慮她或是覺得她的貢獻沒那麼大,不會考慮在職場提拔她,這確實是很普遍的現象。」
的確,只要孩子在學校生病,經常是媽媽向公司請假接送,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卻換來看不見的職場隱形歧視,有人說這叫「母職懲罰」。
職業婦女米林:「同事小孩突發生病需要接送,主管就覺得,妳好像很常這樣,就會影響妳的工作,但是其實她也有加班做完,但主管就覺得,妳沒有坐在辦公室,就會擺臉色給妳看。」
另一位上班族米林,看到同事的前車之鑑,因此當她決定結婚生子後,果斷離開前公司,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事實上許多職場媽媽,找工作的唯一條件,是要能接送小孩,自己的專業、興趣已經不重要。
職業婦女蘇小姐:「老師打電話來,要妳去接走他的時候,一定要有人去接小孩,所以我就放棄我之前工作,不然我真的很喜歡那份工作,而且那份工作內,我還有很多事情還沒有機會完成,一些夢想沒有達到。」
甚至有些離開職場的女性,被迫選擇外送或兼職網拍,長久下來無法累積工作經驗和實力,將來想重返職場,更是難上加難。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學者研究,只要離開職場6個月,就很難重返職場,雇主覺得你跟社會脫節,你不用再回來。」
再加上台灣高工時環境,有小孩的女性常被認為無法配合加班,流失許多寶貴的升遷機會,雖然勞動部已把育兒留停津貼,提高到8成薪資,但媽媽們最有感的是育嬰假不夠彈性,無法因應臨時的請假需求,北歐國家如丹麥,育嬰假可以用時數申請;挪威則是全薪補助49周育嬰假;日本甚至還有企業,強制男性勞工,休一個月育嬰假,鼓吹育嬰平等。
人力銀行發言人:「去年政府有政策,最新政策是讓媽媽們,用天當單位請育嬰假,只有公家機關或是部分機關有。」
在台灣請育嬰假仍像被貼標籤,全球少子化各國都在搶「催生」,台灣政府除了要思考育嬰假的彈性空間、提升公托數,也應鼓勵企業辦托育中心,有了友善的育兒環境,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生育率。
【往下看更多】
● 東森深度周報/開賓士送水果專攻頂端客 全台唯一「侍果師」賺千萬
● 東森深度周報/療癒商機搶攻成人市場 百貨櫃位日賣上百萬
● 東森深度周報/退休者無法獨立投保 長者怨:非得依附子女嗎
【今日最熱門】
● 買房跟著Tim哥走!嚴選3C心法挑中新莊好宅!
● 陳偉殷宣布高掛球鞋!親自揭曉未回中職原因
● 獨家/全麻手術中突清醒約2分鐘 患者驚恐控留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