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尋新聞瞬間爆表湧出,各種角度都有。有一說指出,這玩意兒小兵立大功,成本低廉,功效神勇,很快就會打趴美國同行。有一說法指出,這是美國AI產業的「史波尼克風暴」。一九五○年代,美蘇爭霸太空,蘇聯先馳得點,搶先送「史波尼克號衛星」上天,嚇壞美國。美國隨即背後猛追,甚至改進中學數學、物理、化學教科書。另有說法指出,深尋純屬膨風,只是撿了現成便宜,汲取美國既有AI能量,據為己有。
看法不同,反應也各異,美國多個部門宣布,禁用深尋。台灣這兒,大過年的,數發部加班發新聞,限制公務機關與關鍵基礎設施,使用深尋。另一方面,包括微軟、輝達都在相關產品中,放入深尋,供客戶使用。
可以確定的是,深尋給AI產業帶來新思維,開拓新眼界,產生新影響。第一次,世人才赫然發現,原來AI產業不必走大頭大腦大巨人路線。原來,耗費低廉資金,使用較低階晶片,一樣可以生產出AI產品。這種產品,就算功能比不上ChatGPT等美國知名AI產品,但具有「性價比」優勢,使用者可以付出較低代價,使用適合自己需求的AI產品。原來,小規模公司,集中少數天才菁英,一樣可以成事。
AI產業,美國一向遙遙領先。如今,深尋騰空出世,美國驀然回首,才驚覺竟有可怕對手,就在身後不遠之處。美國這幾年管制高科技,限制晶片輸出,為的就是窒息對手,將之壓倒在地,一蹶不振。然而,深尋一出,立刻讓人想到:美國到底是打趴了對手?還是激勵對手自立自強?
可以確定的是,美國AI靠輝達晶片,輝達晶片靠台積電產製,深尋一出,對輝達、台積電定然有一定程度影響。再加上川普揚言,要提高晶片進口關稅,台積電股價短期之內,定然會受打擊。
有一英制度量單位名為「fathom」,中文名為「尋」,用來測量河海深度。AI領域廣,範圍大,其深如海,深尋下海入水,到底本事有多大?深度有幾尋?目前並無定論,還有待時間驗證。只要時間一長,口碑一出,良窳自有定論,深尋深度有幾尋?屆時自然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