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低海拔森林、丘陵、平原環境的食蛇龜,是台灣唯一的陸棲淡水龜類,也是我國少數幾種原生龜物種之一,卻面臨極度瀕絕的處境。由於食蛇龜會利用綠竹林、麻竹林、果園、茶園等農業環境覓食棲息,和農民攜手合作成為保育關鍵。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改善食蛇龜處境,發展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鼓勵民間及社區參與食蛇龜野生族群與棲地之保育巡護,台中分署也在轄區內積極盤點潛在棲地。
自去(2024)年起,於台中市霧峰、太平等地區推動「食蛇龜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第一年19位農友參與,友善農地面積達17公頃,桐林社區也組成食蛇龜巡守隊,為了肯定農友們及社區夥伴為食蛇龜棲息環境的付出,昨(21)日於台中霧峰區桐林國小舉辦表揚會,除頒發感謝狀及獎勵金,更以友善食蛇龜果園產製的「桂圓」,象徵「貴人守護」,成為齊力守護食蛇龜的貴人。
為食蛇龜找貴人 太平霧峰農民入選
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為我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喜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及鄰近之開闊地、農墾地,利用綠竹林、麻竹林、果園、茶園等環境活動或取食。土地利用型態改變,例如農墾行為、新建水泥建築、開路等,造成的棲地切割、消失,加上非法獵捕與飼養繁殖、販運走私等因素,影響食蛇龜野生族群存續。
「農民不但種出龍眼,做成珍貴的桂圓,農民本身就是食蛇龜以及淺山物種的『貴人』。」台中分署長張弘毅致詞時表示,經委辦單位長期與農民相處,得知霧峰及太平是台中市食蛇龜分布熱點,而大面積種植的龍眼、荔枝、枇杷等果園,更是食蛇龜喜好利用之棲地類型,不少農民也在果園內看過,因此選定兩區成為生態給付適用區域。
生態給付意思就是協助國家以友善生態的方式照顧照顧土地,使瀕絕物種不再減少,有如再兼一份工作、領生態薪水。台中地區目前針對台灣黑熊、石虎以及食蛇龜三種瀕絕物種提供生態給付。除了領取生態薪水,台中分署也會協助農產品行銷媒合。
辨識貓頭鷹叫日常 為欱蛇龜張政良用心割草
食蛇龜在居民以台語叫「欱蛇龜」(hop tsuâ ku),傳神描述腹甲橫向韌帶,可前後向上跟背甲閉合的特徵。若問桐林社區居民,看過食蛇龜嗎?年逾半百以上的居民會反問:「你說的是過去還是舊年(去年)?」例如,80多歲的阿伯說,小時候常常看見,園裡到處都是,後來不知為何很難看到。
桐林居民張政良的果園就位在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周邊,園裡種植龍眼、芭樂和橘子,時常可見台灣獼猴、穿山甲、食蟹獴、大赤鼯鼠等野生動物來訪,晚上還有貓頭鷹鳴叫,久而久之,辨別領角鴞和黃嘴角鴞叫聲成日常。
去年5月,台中分署計畫委辦單位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組長林文隆來訪,詢問張政良加入食蛇龜生態給付的意願。他想,早期園裡常常有的龜怎麼了?得知食蛇龜是一級保育類,令他非常驚訝。加入生態給付之後,半年已有兩次目視食蛇龜的經驗,就在芭樂和橘子樹下發現的,因為有些掉落腐爛的果實,吸引食蛇龜前來。
「如果使用除草劑,龜就不來了。」果園種植珍珠柑仔,草生栽培安全用藥,龍眼已有產銷履歷。
生態給付使他有錢找人割草,他利用牛筋繩取代刀片式除草機,避免誤傷龜類;他在園區內鋪設修剪完成的枯枝落葉,砍下來的雜木,堆疊時保留15公分左右的孔隙,增加棲息環境讓「動物來了有得躲」;「若將雜木整齊排列、不留孔隙,反而無法庇護食蛇龜,野狗一來無處可躲。」他補充說明。
果園裡保留草本植物、設置巢箱,營造供野生動物棲息、躲藏與利用的空間,這些友善的環境不僅龜住下來了,鳥類也變多了,朋友都來賞鳥。「我不趕鳥,因為鳥會吃蟲,給牠們吃,病蟲害少很多。」張政良與台中分署合作架設的紅外線自動相機,一一紀錄園中豐富生態。
園中有龜驚喜多 好環境為國家照顧食蛇龜
果園位於頭汴坑的賴振富,分享留住食蛇龜的秘訣就是增加有機質、讓環境健康;他為此研究有機質以及防治病蟲害的方式。以前他也會「洗農藥」(使用農藥)、化學肥料,但效果都不如他使用有機質搭配製作的資材來得好。他持續改良果園經營,樂於和農友分享經驗;至於無法防治的病蟲害,他也會上課、請教專家。
「時代改變了,以前常見的動物(變少了),我們現在要保護起來。」太平市大湖桶枇杷產銷班第六班長簡進田,枇杷園就在林地旁,野生動物眾多,食蛇龜也看過數次。因為林文隆在他的果園放照相機、調查野生動物,而得知這項計畫。他為枇杷噴水或任由香蕉葉留在地面上,或採收完畢後將龍眼殘枝落葉集中,都在無意間創造了食蛇龜喜歡的棲息、覓食的環境。
透過監測相機,雖然知道穿山甲、石虎,會來拜訪果園,不過食蛇龜是裸眼可見的存在。提供生態給付,他說:「我們天然的環境都有了,只是出個工配合,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年僅25歲、家住太平區黃竹坑的張謦(音同慶)文,中興大學農學院畢業後,結合生態保育理念,隨家人投入農業生產,一起加入食蛇龜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參與計畫期間,於田區內發現食蛇龜出沒紀錄,讓家人及周遭農友又驚又喜。他希望增加認識食蛇龜課程,藉由瞭解其食性及繁殖習性,保育食蛇龜。
參加生態給付的19位農民,有八位記錄到食蛇龜,這讓農民很有成就感。林文隆長期在桐林社區生態監測,也持續解決農民改變農法遭遇的問題。例如計畫要求不使用毒餌,但農園仍有鼠害問題,林文隆即建議使用巢箱,招呼貓頭鷹來園中住宿順便捕鼠的天敵防治法,有如打工換宿。至於鼠籠影響食蛇龜行動,就建議提高鼠籠放置高度,放樹上更能鎖定松鼠。
桂圓米糕保留傳統味 社區有大赤鼯鼠、貓頭鷹共存
不但農民加入生態給付,長年關注生態環境、吊掛巢箱守護貓頭鷹,有大赤鼯鼠滑翔的桐林社區,得知農民果園裡有食蛇龜,再度組織巡守隊響應食蛇龜巡護監測,任務包括巡護田野間的生態環境,清除獵捕裝置與遊蕩犬貓餵食點位、記錄食蛇龜出現位置等,並增加社區居民對食蛇龜的認識與連結,讓民眾理解保育行動的重要性。
表揚會現場,由桐林社區媽媽們即以生態給付農園生產的龍眼乾,製作桂圓蛋糕、桂圓餅乾,以及桂圓米糕。
「桂圓」在閩南語稱「龍眼乾」(lîng-gíng-kuann),霧峰當地稱為「龍眼肉」(lîng-gíng-bah),台中市霧峰區桐林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林淑鈴說,桂圓有「窮人的補品」之稱,因為是利用台灣隨手可得的龍眼做成,傳統上認為桂圓具安神、益腦和增加血液循的功能;而桐林社區的桂圓,更以砍下來的龍眼雜木燻烤。
1980年代前,傳統農業社會常見的桂圓米糕,此次也重現表揚會。因為不手軟放了許多生態給付生產的桂圓,香氣格外襲人。社區媽媽教訣竅,食材除了桂圓,還使用霧峰的香米、糯米、米酒、糖(黑糖或二砂糖)和水,外鍋兩杯水蒸熟之後,再用豆皮捲起來下鍋乾煎,是冬日滋補身心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