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終結檳榔三不管的局面,衛福部於 去(2024)年12 月 18 日預告《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以下簡稱「《檳榔防制法》」)草案,規定檳榔攤商需申請登錄,核准後才能合法販售,但因檳榔攤多數無營業登記,業者認為草案嚴重影響生計,全台檳榔工會奔走陳情,醞釀上街抗議,動員人數高達 500 台遊覽車。
今 (21)日,衛福部口腔健康司與檳榔產業進行溝通會議,雙方達成五大結論,包含「登錄」部分將暫緩,針對檳榔行銷、場所宣導等研擬配套。台灣檳榔防治聯盟工作小組成員莊麗真表示,認同檳榔管理應需兼顧檳榔農、檳榔攤的生計,但若無登錄,恐難進行後續管理,政府應拿出對應配套,說明如何追查檳榔流向,達到公共衛生管理的目的。
![](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25/01/DSC05764-2.jpg)
《檳榔防制法》草案限制銷售、對象及管道
檳榔的栽種面積僅次於水稻,是全台第二大作物。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過去政府以「不輔導、不鼓勵、不禁止」的「三不」策略,使得檳榔用藥、添加物所含重金屬等無法管制,持續威脅大眾健康。民間單位如陽光基金會、台大牙醫系榮譽教授韓良俊等長年呼籲衛福部應積極納管檳榔,始終未獲得政策回應。
2021年,監察院對行政院提出糾正,要求「應積極正視(檳榔)並妥謀解決方案」,去(2024)年8月,監察院再度提出質問,衛福部承諾在年底完成、預告《檳榔防制法》草案,並在 12 月 18 日正式預告。
草案規定,檳榔攤商需向營業所在地的縣市政府申請登錄,核准後才能合法販售,並禁止在線上銷售檳榔;也明訂業者不得銷售檳榔給未滿 18 歲的兒少跟孕婦,但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而有使用檳榔則不受此限制。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檳榔專法》草案內容將修正,檳榔攤商認合法登錄窒礙難行,衛福部:強制登錄改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