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承堉
台灣每年消費 80萬公噸海鮮,包含進口他國海鮮、台灣漁船至遠洋捕撈、沿近海捕撈及魚塭養殖、貝類及海洋養殖五大類,海鮮的平均食物哩程數高達 1 萬2千公里,十分驚人。
其中,本土養殖魚類因為飼料遠從海外而來,加權計算後食物哩程數更高達將近 3萬公里,超過進口海鮮三倍。在本文中,食物哩程並非用以作為碳排的指標,也沒有優劣排序之意。然而這些數字可以提醒我們,如何看待海鮮及其飼料的來源,面對超高的海鮮食物哩程,我們有什麼努力的方向?一起來探討。
供應方式 | 供給量MT(公噸) | 平均加權食物 KM(公里) | 食物哩程組成% |
---|---|---|---|
進口 | 390,843 | 9,324 | 37.61% |
漁塭養殖 | 187,582 | 29,754 | 57.60% |
貝類及海洋養殖 | 76,689 | 10 | 0.01% |
沿近海捕撈 | 109,548 | 50 | 0.06% |
遠洋捕撈 | 40,636 | 11,269 | 4.73% |
台灣內需加總 | 805,298 | 12,032 | 100.00% |
台灣進口海鮮的平均食物哩程:9,324公里
依照FAO最新貿易統計,台灣2022年從104個國家/地區進口將近52萬公噸的各種海鮮,這些海鮮包括冷凍、冷藏形式,其中 39萬公噸是直接給人食用,其中有48個進口國海鮮,佔據台灣總進口海鮮量的98.5%。
進口海鮮從這48個國家不同的港口出來,由於我們無法得知具體出貨細節,因此採用這些國家「最大港」到台灣的「台中港」的距離為計算標準。經加權計算後,我們發現,2022年台灣進口海鮮平均的食物哩程是 9,324公里。(進口國列表及具體數字,請見文末表格)
當我看到這個數字時著實嚇了一大跳,原以中國及東南亞是台灣最大的海鮮進口來源,事實不然。下方表格先列出前十大進口國,文末則有完整的 48個國家列表。

台灣養殖海鮮一年吃42萬公噸的飼料食物哩程:29,754公里
在國產海鮮的部分,因為其生產方式很不相同,因此我們分養殖及捕撈兩大區塊來看,首先先檢視國產養殖海鮮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