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正敬/綜合報導
日前台北市長蔣萬安在市政會議上,針對財政收支劃分法提出新竹縣市應合併升格為第7都。不過新竹縣市合併已非新聞,3年半前時任民進黨籍新竹市長林智堅就曾主張竹竹合併,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甚至還提案修改地方制度法,遭到當時包含當時擔任立委的蔣萬安在內的國民黨立院黨團的大力反對而胎死腹中。究竟是時空背景不同,還是過去的國民黨打臉現在的國民黨,似乎與所謂關鍵第三勢力的新竹市執政黨民眾黨的漸漸泡沫化息息相關。
根據現行的《地方制度法》第四條,「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而新竹縣市人口並未達到125萬以上,要合併就必須修法。當年柯建銘所提出的修正草案是將「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其中「且」改成「或」,即可為人口數限制解套。
當年9月林智堅拋出大新竹合併的想法時,朝野尚未取得共識,就連柯建銘一開始也蒙在鼓裡。據悉,事前柯建銘對於林智堅的決定一無所知,直到林智堅開記者會才知曉,不過依然針對修法進行提案。地方人士指出,一般這種縣市合併,身為首長應該是先拜會地方,至少先與新竹縣長達成共識,再拋出議題。但是林智堅卻反其道而行,先行拋出議題後,10月才開始向地方請益,但已經讓地方派系留下「先斬後奏」以及「選舉考量」的壞印象。最後在地方不支持,在野黨強力杯葛情況下,就算林智堅宣布放棄參選合併後的大新竹市,也讓竹竹併胎死腹中。
在台北市的市政會議上,蔣萬安以北市人口數據為例,談到財劃法修法,必須擺脫單用設籍人口分配資源的傳統概念,只是話鋒一轉,突然點名新竹縣市也有同樣問題,更直接表態支持「竹竹併」,成為第七都。有地方人士分析,這恐怕與民眾黨的逐漸泡沫化有關。
新竹縣傳統上藍大於綠,而新竹市則呈現藍綠五五波的情況。國民黨要取得新竹市的執政,只能選擇與民眾黨合作進行所謂的「藍白合」。但眾所皆知,與其說是「藍白合」,不如說是國民黨藉著民眾黨的殼執政。因案被停權的新竹市長高虹安所啟用的市府官員大多有國民黨背景,而在議會高虹安也與國民黨籍的議長許修睿合作無間。實際上,高虹安的當選,與許修睿在2022的大力相挺有關,更何況高虹安的背後也是有國民黨色彩的郭台銘以及宣明智。就算是所謂的民眾黨新竹市議員李國璋,也是藍底出身。而當民眾黨失去柯文哲後,似乎已經沒有讓國民黨借殼上市的價值。
在高虹安因案停職,加上柯文哲也涉入弊案遭羈押後,國民黨要一口氣拿回兩地的執政權,恐怕沒那麼容易。新竹市民進黨已經有曾參選立法委員失利的林志潔在經營,竹北市長鄭朝方也在頭前溪另一頭虎視眈眈,而國民黨在新竹市的人選如鄭正鈐雖然有意參選,但要獨立與民進黨候選人對決恐非易事。
至於新竹縣,雖然是國民黨優勢選區,但是縣長楊文科屬意的接班人教育局長楊郡慈以及副縣長陳見賢或多或少都有楊文科弊案的包袱。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新竹縣市合併,讓藍大於綠的新竹縣稀釋掉新竹市的綠營支持度,對於國民黨來說是穩賺不賠。同樣情況在台灣已經上演過一次,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舊高雄市呈現藍綠五五波,高雄縣則是綠大於藍,合併以後,國民黨僅有在2018靠韓國瑜入主市府,其他時間大高雄市變成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基地。不難看出縣市合併後,舊縣區稀釋掉舊市區選票的效果。要一口氣取下合併後的大新竹市,國民黨這單生意穩賺不賠。
而蔣萬安日前拋出竹竹併後,次日在議會質詢中被民進黨議員質疑前後不一時,只能悻悻然說「當年我應該沒有表示意見」,很快就被媒體翻出站在立院大聲喊反對合併的影像。除了時空背景不同能夠解釋外,恐怕蔣萬安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說法了。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鋒評/處理三大案痛快風光 無法掩蓋蔣市府滿意度低落的事實
幕後/不只收字畫!2018雙城論壇企業大老雲集 沈慶京「沒在市府名單」卻同坐主桌
幕後/檯面下動作頻頻 王世堅真無意角逐台北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