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關稅公布的兩個美國交易日(截至4/4美股收盤),S&P 500重挫10.5%,收在5074.05點;Nasdaq指數重挫11.4%,收在15587.79點;歐股大跌7.6%、日股大跌5.4%。市場恐慌情緒蔓延,VIX恐慌指數從21.5上升至45.3;美元指數先升後貶,收在103.04;債市指標,也就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最低來到3.87%位置,最後收至3.99%,成為資金避險去處。
評析一、關稅遠超乎預期,出口為主的新興市場首當其衝
川普的對等關稅與原前預期的差異非常大,等於是對出超於美國越多的經濟體課稅越重,衡量的合理性有待商榷。雖然對美國來說可以減少貿易逆差、促進製造業回流,進而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但這次會讓美國平均關稅稅率上升至25%之上(右下圖),除了使美國面臨停滯性通膨壓力,衝擊最大的更是美國長期倚賴的亞洲與歐洲製造大國。
各國的影響方面,目前歐盟以及中國(對應34%關稅)均表示將做出相對回應,若所有國家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根據市場推算這關稅戰將使全球GDP減少超過5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將失血逾八成,每戶家庭每年收入減少3400美元,美國民眾可能是最大受害者之一。
相對於成熟國家,新興市場較無力反擊,因為新興國家大都為以出口為主要經濟體,通常透過較高的關稅來扶持本地產業發展。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的長期影響也相當可觀,主因中國、台灣、越南、以及泰國都被課徵高關稅,而這些都是台商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各個產業皆受到重大衝擊。

評析二、預估川普關稅將衝擊美國GDP約1.45%,通膨將上升1.98%
關稅對美國的經濟活動與通膨並不是一次性影響,而是幾個月的且可能透過轉嫁等過程而拉長通膨影響的時間。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預估,將影響全球GDP約0.43%,美國GDP預估下降1.45%,全球貿易量將減少1.8~3.6%。在通膨方面,PIIE預期通膨率將上升1.98%,而且目前市場對於未來1年的通膨預期已快速上揚到3.45%,顯示停滯性通膨的「滯脹效應」正蠢蠢欲動。
Fed主席鮑爾上週五首度回應川普關稅措施表示,關稅稅率遠比事先預期更高,調高進口關稅「會造成短期通貨膨脹」,且此效應「很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針對川普要求的降息,鮑爾表示Fed將聚焦控管通貨膨脹率,暗示短期內不會降息。
評析三、後續須觀察談判進度、以及經濟表現的拉鋸
後續首先應觀察談判進展,目前半導體與藥品獲得豁免,另外能源、木材製品、銅、以及美國無法獲得的能源和某些礦產品亦在豁免名單中,外國製汽車則課徵25%。按照財政部長Bessent的說法,只要不採取報復,目前這個關稅就是上限。我們認為,目前可能是對等關稅衝突的高峰,短期市場將觀察後續與美國的談判,雖然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耗費的時間會拉長,但如果各國與美國能夠各退一步或出現部分共識,原本被課徵的對等關稅就有機會降低。另外,川普一再強調貿易壁壘與匯率的操縱,因此我們預期未來美國與各國談判內容將也納入匯率,願意在匯率中讓步升值的國家,彼此談判的空間將愈大。
第二個觀察就是經濟與川普強硬之間的拔河,因為除了談判的狀況之外,或許讓川普在關稅上減緩的可能性,就是美國經濟出現重創。根據最新就業數據,美國3月非農業就業成長超於預期,薪資成長維持穩定,顯示在全球經濟面臨廣泛關稅衝擊前,美國勞動市場仍然健康;但如果之後的就業與消費數據崩塌、股市暴跌而重創民眾資產價值,也就是衰退來臨的風險出現且貨幣政策難以發揮立即救援性支持時,關稅戰或可能出現轉圜。
評析四、減稅政策下半年可望上路,四月下旬財報季的展望亦成關鍵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次川普關稅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爭取減稅的財源,同時從川普要求共和黨加速推進減稅亦可得到同樣的結論。川普政府計畫將企業所得稅從21%降至15%,同時計劃在十年內減稅4.5兆美元,包括取消小費稅、加班費稅和社會保障稅等。根據市場估計,這次關稅可望增加逾5000億美元稅收,將持續補足目標缺口,令減稅政策可望在下半年推動。
四月中下旬即將邁入財報季,需觀察關稅對美國科技龍頭成本與獲利影響、供應鏈調整策略及市場需求變化。尤其川普政府對台灣、亞洲等地課徵高額關稅,可能推升生產成本並影響大廠的供應鏈布局。另外,企業需評估關稅轉嫁能力及市場需求變動,並關注AI與雲端業務的成長動能。

投資建議:短線仍有波動,然可適時布局醫療/基建/投資等級債,或採用大額定期定額進場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出超於美國的經濟體課稅更重,並可能引發停滯性通膨。美國經濟若因就業與消費數據惡化、股市暴跌而受重創,可能促使關稅政策轉圜,但市場的不確定性將使影響的時間拉長。短期需觀察談判進展與經濟走勢,未來談判可能納入匯率讓步空間。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醫療產業、基礎建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低,主要原因在於這些產業具備剛性需求,且多屬於內需導向型產業。醫療產業因其不可或缺的特性,需求穩定且不易受外部經濟波動影響;基礎建設產業則因政府支出及公共工程需求持續存在,能在經濟壓力下保持一定的韌性。這些產業的內需特性使其在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時,能夠減少外部衝擊,維持穩定的運營環境。
債券市場方面,投資等級債券因殖利率走低而成為避險工具,具備防禦抗波動功能,吸引資金流入以降低風險,加上目前持續擁有5%以上的收益優勢,將成為投資者在不確定性中尋求較穩健的選擇。
至於想趁股市大幅拉回時進場的投資人,建議可採用「大額定期定額」策略,也就是將原先單筆拆成6到12份的資金,分批設定定期扣款買進,布局方向可以長線多頭的全球股、美股及台股為首選,亦可將上述提到較不受關稅衝擊之醫療與基礎建設產業為布局標的。
【注意】以上資料及建議或預測乃基於或來自相信為可靠之消息來源,僅供投資人參考,且並未考量任何特定投資人個人之財務目的、現況及需求,故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前,宜自行考量自身之財務目的、現況及需求,審慎研判個人在投資風險上的承受能力,以做出合適之投資決策,不得依賴本文為其決策之依據,投資人並須為其投資產生之結果負完全之責任。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原文出處】川普關稅重擊金融市場 後續策略怎麼做?專家這樣說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