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雪橇,練心肺,也練全身肌肉,另一邊教練貼身指導滑輪下拉,連假早晨,還是有人自律運動,但美國的關稅亂流,連健身產業都要受到影響。

民視記者唐詩晴:「台灣健身用品出口前三大國家,除了英國、日本,再來就是美國,不過川普的對等關稅無差別攻擊,未來健身器材,恐怕難逃漲價宿命。」
運動器材去年占我國出口美國總值0.3%,約334.2億美元,雖小宗、卻穩定,商用健身器材製造龍頭喬山就說,一旦關稅調高,勢必得轉嫁成本,與客戶協商分擔關稅,或將部分器材移至美國生產,不過另一家健身器材大廠也透露,過去健身器材關稅落在0~8%,都是由品牌商負擔,代工業者賺取利潤微薄,現在關稅一下拉高到32%,代工廠直接面臨品牌要求降價,來補貼成本。

健身器材大廠副總:「我們的客戶的所在地區,美國應該是占最多數啦,可能將近到九成以上,這次的衝擊,我想客人那邊也一直在尋求因應的對策,目前可以預知的狀況大概就是,客人那邊終端消費者會漲價,那他自己吸收一部分,我們要吸收一部分,所以這個關稅政策對大家來講,應該是三輸啊。」
關稅政策的連鎖效應,品牌商,台灣代工廠、終端消費者,無一倖免,全球貿易戰之下,所有人都必須承擔後果。
【原文出處】受川普對等關稅影響 健身大廠擬漲價分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