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表示,政府在去(2024)年11月責成「台美經貿工作小組」,並且密切與各產業界智庫會商,跨部會將準備好各項因應方案,並直言,「因為川普曾經提出的10%關稅是一個基礎值,我們是以35%為極端的情境,並在最後選擇以25%+N來做關稅推估的試算」。
「(美國)對於貿易逆差國57個國家課徵11%到50%不等的關稅,當中對於台灣的關稅是32%」,鄭麗君指出,32%的稅率屬於極端的情境,行政院對於這樣的計算方式跟公式認為不合理也不公平,「我們必須對這樣的稅率表達高度的遺憾。」

她提到,這個計算方式有3個不合理之處,「第一、計算公式本身的不合理」,鄭麗君表示,若單以一個公式來計算稅率,無法反映台美雙方貿易結構的互補性,「這個公式相關的參數對於各國進口的產品設定相同的參數,並沒有考慮供應鏈特性、美國市場對各國產品不合理的計算方式、不同消費需求等,所以顯得不合理。」
「第二個不合理是在於,這次稅率計算方式與美國對台灣貿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台美產業合作的實際情況有所落差」,鄭麗君直指,近期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源自川普在第一任任期內對中國的關稅及科技實施管制政策,因此造成全球供應鏈從中國回流台灣,「再加上近年AI發展的趨勢,美國客戶對於半導體、台灣的伺服器以及電腦配件零組件等電子產品需求增加,使得台灣對美國出口擴張」,鄭稱這是台美成為科技產業發展重要夥伴所形成的結果,「對美國的經濟跟國家安全做出貢獻的(台灣)這一次卻被課以高額的關稅,這是顯不合理的。」
至於第三個不合理的原因,是由於美國長期關切中國低價洗產地,也就是違規運轉的問題,並對其他與中國貿易關係較緊密的國家課徵較高關稅,鄭麗君指出,「但是我必須要跟國人報告的是,台灣對於所謂的違規轉運已經積極的在應處」,因此美方不應該刻意連帶對台課徵較高的關稅。
對於本次美國的關稅衝擊,鄭麗君強調,「這是全球的問題」,因此行政院將以「兩個任務,全力以赴」來面對這項挑戰,一、台灣政府會全力對美交涉談判,努力尋求把關稅衝擊降至最低,爭取我國產業最大利益,確保公平互利的合作關係;二、全力支持國內各項產業,並針對工、農業部門提出經費規模達880億元的20項支持措施。鄭麗君重申,行政院將和各個產業站在一起,密切關注後續的發展,並共同來面對這項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