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家豪/特稿
2025年3月,台灣陷入一場司法與社會風暴,股市聞人鍾文智因炒作TDR,而被依違反《證交法》、「洗錢」等罪,判刑30年5個月定讞,但因法官疑似縱放、偽造文書,讓鍾文智得以棄保潛逃,除了司法爭議外,也傳出有立委涉嫌介入,讓此事迅速變成全國焦點,民眾對司法的不信任達到新高,認為執政黨難辭其咎,這不僅是一樁失控的案件,更是台灣法治長期積弊的大爆發。

鍾文智因保釋期間潛逃而引發關注,但真正讓事件升溫的,是隨後曝光的司法疑雲,負責此案的法官陳勇松、審判長邱忠義,被爆出涉嫌在程序上「放水」,甚至偽造文書以掩蓋錯誤。更驚人的是,傳言有綠營立委暗中干預,曾試圖修法讓鍾文智脫罪。這些指控雖未完全證實,卻足以點燃民怨。
高等法院急忙澄清,強調程序正當,但被認為是「官官相護」,反而加劇爭議。有網友質問,「法官放人,法院護短,正義還剩什麼?」此話也道盡人民的心聲,法官的角色在這場風波中備受質疑。若指控屬實,其行為不僅違反倫理,更動搖司法獨立性。
談到鍾文智,則不得不提讓國人記憶猶新的「銀行員之死」,若非富商翁茂鐘事後被查出,曾親筆寫下28本「百官行述」筆記本,暴露法官與權勢人物的金錢權力勾連,才讓被控偽造定存單,慘遭追債冤死的巴黎銀行經理諸慶恩,得以在離世22年後得以平反,而如今的鍾文智案,則猶如重演「錢權遊戲」場景舊劇。
民眾質疑,司法改革喊了多年,為何問題依舊?台灣民意基金會在今年1月所做民調,49%的民眾對司法信任度沒信心,比有信心多過4%。許多民眾認為,法官易受外部影響。法院的快速澄清與沉默態度,更讓人感到不透明。當司法無法自證清白,民眾如何相信正義?
立委涉入的傳言則為案件增添政治色彩。雖然目前無確鑿證據,但網路上已傳得沸沸揚揚,有人直指「民進黨立委插手」,也有人反擊「國民黨才是慣犯」。
台灣政治人物干預司法,亦或司法依偎政治都非新鮮事,過去曾傳出綠營大老吳乃仁現身高檔餐廳,席間與多名檢察官同桌,並由一名從事人力仲介的董座招待,曾有推測,是否有心人想藉由政治管道,直達天聽,以求官運亨通?此事不得而知,但北檢已認此事涉有違失,移送評鑑。
前民進黨高雄市副市長陳啟昱被控在台鹽董事長任內,圖利綠能業者、掏空台鹽公司案,更是加深民眾不滿執政黨的最後一根稻草,陳啟昱涉圖利業者,造成台鹽3億損失,遭求刑12年,卻棄保潛逃,24天後才自行投案,外界要問的是,防逃機制為何一再失靈?
國人對上述案件且記憶猶新,而鍾文智案正值社會敏感時刻,民眾對權勢與法律的糾葛格外反感。一名網友在網路社群「X」上寫道,「有背景的嫌犯都能跑,普通人怎麼指望法律?」這種不信任感,正侵蝕民主根基。
民怨的爆發並非偶然,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鍾文智的潛逃與司法疑似包庇,讓民眾感到法律偏袒權勢。有人在網上痛批:「小老百姓被抓就關死,有靠山的卻逍遙法外。」政府的沉默更火上澆油,執政黨在行政院與立法院幾乎未曾表態,僅靠法院單方澄清,卻無實質行動。
有法界人士對此發出不平之鳴,認為鍾文智案中的法官確實怪異,然司法院設有政風,知情人士大可及早檢舉,亦或直接赴地檢告發,但事前都未有動靜;況且此案爆出後,高院法官自律委員會立即決議,將邱忠義、陳勇松送個案評鑑,並免除邱忠義庭長職務,也會啟動程序,追查其他違失情形,並非沒有究責。
無論如何,這場風波的影響深遠。加深了民眾對司法的疏離,若法律不公,社會秩序將受威脅,而更重要的是,此案凸顯司法改革的迫切性。司法改革喊了多年,但面對此類爭議仍顯無力,台灣需要答案,法官是否縱放?立委是否有黑手?司法如何重拾信任?若無解,此案恐成法治崩解的起點。
鍾文智案如一面鏡子,映照出台灣司法與政治的病灶。從程序爭議到民怨沸騰,民眾將會持續怒問,正義何在,而此案的結局,或許將決定法治信心能否重建,也考驗這個社會追求公正的決心。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以古鑑今,我們從歷史學到多少?
觀察/不甩基層反彈!民進黨堅設「30%責任額」催連署 自認「協助」卻像扯後腿
亞亞為何成為大罷免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