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
針對有報導直指能源政策一錯再錯、讓台電背鍋,經濟部今(29)日嚴正澄清,台電虧損主因為國際燃料價格大漲,電價未完全反映成本導致,核電佔比高或低皆會造成台電成本壓力;且台電近3年吸收成本達6000億元,遠超電價調整幅度,進而造成台電目前虧損現況。

經濟部表示,在經歷不同能源政策期間,如2006至2013年間台電也面臨長期虧損,2020、2021年則有盈餘,直至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國際燃料暴漲,即使至今仍高出2016至2020年平均超過6成。觀察國際社會核能使用國家,如韓、日、法等國電價調更多、預算補更大。例如2024年法國住宅及工業電價累計調幅分別達47%與65%;核能占比較台灣更高的韓國,則分別調高49%與106%。
經濟部解釋,關於核電佔比對成本影響,以2015年的能源結構來看,即使在當年核能發電占比16%、火力發電占比78%的情況下,以2023年燃料價格的水準計算,每度電售電成本亦將提升至近4元,與目前售電成本相當,故近年俄烏戰爭致國際燃料價格大漲,實為台電虧損主因。
經濟部說明,3月28日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會中考量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委員慎重看待電價對物價的影響,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但針對台電因配合電價緩漲政策所吸收的虧損,請經濟部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撥補台電預算,以穩健台電財務體質及穩定經營。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恐衝擊上千萬戶民生用電!電價擬漲6% 經長曝「這群人」做最後決定
1千億補貼遭砍「恐衝擊國人用電」 台電喊:去年停電次數降到僅7千次
十年前油價更高但台電虧損更少? 台電打臉:關鍵根本不是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