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域風機爭議不斷,低頻噪音與炫影影響生活品質,但開發腳步並未停歇。近日瑞風能源開發將在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設置十座陸域風機,引發居民抗議。今(25)日召開第一次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初審會議。
環評委員們對開發案可能帶來的噪音、眩影、生態衝擊等問題表達諸多疑慮,並強調應強化環境監測與在地溝通,要求開發單位補充生態調查數據、改善減輕對策,並提升與居民及原住民族的溝通品質,最終全案裁定「補正再審」。

環評委員質疑開發衝擊,且未有良好溝通
由屏盛風力發電整合、瑞風能源開發的屏東縣枋山鄉風機案(以下簡稱「枋山案」),該案預計在枋山鄉楓港村設置十座陸域風機,風機單機裝置容量約為 4 至 5 百萬瓦(MW),總裝置容量約為 40 至 50 百萬瓦(MW),每座風機基座總面積約為 660 平方公尺,連同葉片高度粗估 120 公尺。
在今日的環評會議上,多位委員對開發計畫的衝擊評估提出嚴厲質疑,認為不僅對生態影響評估不足,對當地居民的溝通與權益保障也有缺失。
環評委員陳義雄強調,任何開發都應該重視弱勢群體的聲音,更不能忽略「不會發言的生態」。他指出,屏東不僅是候鳥遷徙通道,還有許多留鳥沿著溪谷飛行,當風機設置在這些區域,如何評估牠們遭受襲擊的風險?「鳥類又不是關公,無法過五關斬六將。」

眩影影響居民與行車安全
委員李培芬則對開發單位的數據提出質疑,鳥友觀測記錄顯示有 5,556 隻猛禽遷徙,但雷達數據卻僅記錄到 1,015 隻,落差極大。她強調,這可能與觀測時間點不同有關,數據的取樣方式會影響判斷,若未掌握遷徙高峰,可能會誤導環評委員與國人。因此,她建議將春秋兩季的詳細觀測數據納入報告,以利完整評估衝擊。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十支大型風機闖關屏東枋山,環評認開發衝擊猛禽、噪音炫影干擾,要求補正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