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濁水溪出代誌02》台灣的母親河擋不住開發,保育界為濁水溪請命,留下生物庇護廊道

更新時間:2025/03/25 09:52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續前文)濁水溪原水量豐沛,因集集攔河堰供應六輕用水,導致河川枯竭,使下游成為沙塵暴的源頭。揚塵問題未解,總數多達36座風機又將進駐河道。其中台塑公司分別在濁水溪口規劃11座風機,也讓環保人士直言:「台塑公司已經長期耗盡濁水溪,更不該以永續ESG為名漂綠,在濁水溪口開發風機。」。

(續前文)濁水溪原水量豐沛,因集集攔河堰供應六輕用水,導致河川枯竭,使下游成為沙塵暴的源頭。揚塵問題未解,總數多達36座風機又將進駐河道。其中台塑公司分別在濁水溪口規劃11座風機,也讓環保人士直言:「台塑公司已經長期耗盡濁水溪,更不該以永續ESG為名漂綠,在濁水溪口開發風機。」。

濁水溪不只在文化上與歷史上都別具意義。在生態意義上,濁水溪不僅是國土綠網的一部分,也是中部地區連通海洋與內陸的重要通道,提供生物演化繁殖的庇護廊道,在地有許多人為濁水溪的生態與保育挺身而出,為濁水溪請命代言。

由台塑子公司台朔重工負責陸域風機開發,試圖將集團觸角由傳統污染耗能產業跨向再生能源產業。(攝影/林吉洋)

當河道滿佈風機,土豆鳥不再能安心回娘家

吳崇漢是雲林鳥會的理事也是長期研究土豆鳥生態習性的專家,「土豆鳥」學名叫做小辮鴴,每年來台灣度冬的1萬6千多隻中,有1萬4千隻都在雲林境內。牠們在鄉間曬土豆的秋冬之際來到雲林,因愛在花生的梗部、土堆裡翻找蚯蚓吃,因此就叫牠們「土豆鳥」。

「雲林是小辮鴴的娘家,濁水溪就是牠們每年回娘家,要下交流道的必經之路。」吳崇漢懇切地說,這些來自西伯利亞跟蒙古的嬌客,每年飛行數千公里,濁水溪口恰好是台灣最突出的位置,也是重要的地標,它們沿著濁水溪進入內陸,飛往二崙、崙背進入土庫、元長、莿桐度冬。「如果河道上滿布風機,對牠們而言可能就是一條不再安全的路。」

「每一趟遷徙,都是偉大的旅程。」吳崇漢舉例,一隻兩百多克的鳥,從雲林出發,一個晚上要飛行數百公里,如此連續5、60天,途中會遭遇捕獵者、海上迷航與體力不支。因此雲林對土豆鳥而言是重要的度冬棲地,但河道上越來越多的風機,回娘家的旅程,可能就會變成處處陷阱的死亡之旅。

吳崇漢認為,濁水溪不僅僅只是河道,也是生命通道,每一趟候鳥遷徙都是偉大的旅程,台灣有責任留下一塊淨土。(照片提供 / 吳崇漢)

台塑開低估生態威脅,反對台塑將風機設置濁水溪口

「候鳥遭擊」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是陌生的訊息,但是長期為候鳥繫放GPS訊號器的吳崇漢,則是一段又一段殘酷紀錄。他曾經紀錄到一隻土豆鳥北返的途中,可能是因為遭遇強勁氣流,想進入彰化內陸避難,結果經過近海上風場,結果就在風場失去訊號。

如果將六輕廠區北堤的現有3座4.2MW風機,再加上已取得開發許可的西北堤6座,還有濁水河道內、位於台61線大橋西側規劃中的11座納入,台塑在濁水溪河口的風機開發總數將達到20座。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濁水溪出代誌02》台灣的母親河擋不住開發,保育界為濁水溪請命,留下生物庇護廊道」。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114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一段 365 號 7 樓

readr@readr.tw

©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