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近期審查相關提案,國民黨主張恢復七天假,民眾黨表態支持。若朝野提案全數通過,國定假日可能增加至少十天。那麼什麼是七天假?過去為何被砍?《東森新聞》帶您一次了解。
★延伸閱讀★藍委喊恢復勞工七天假 綠營嗆:先從勞動節全國放假開始

近期國民黨將「還七天假於民」列為優先法案,以回應當前的大規模罷免風潮。而藍白推動的修法進程正式啟動,內政委員會於17日排審《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並已完成廣泛討論。法案預計於26日進行逐條審查,目標是順利送出委員會。
什麼是七天假?
七天假指的是2017年起被刪除的七天國定假日,原本勞工可以放這七天假,但因工時調整政策被取消。
七天假是哪七天?
1月2日,也就是1月1日元旦隔天
3月29日,青年節,或稱革命先烈紀念日
9月28日,教師節
10月25日,光復節
10月31日,蔣公誕辰
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
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

七天假為何被砍?
過去勞工的雙周工時為84小時,後來調整為每周40小時,年度總工時減少104小時。政府為求勞資平衡,決定刪除七天國定假日作為配套。企業界對此表示支持,認為可以提高生產力,但勞團則強烈反對,認為減少工時與砍假應該分開處理。
七天假曾短暫恢復又被刪減?
2016年總統大選前,蔡英文曾承諾不砍七天假,然而由於「砍假命令」在當年6月失效,導致該年度的七天假仍然有效,這引發企業界的強烈不滿,認為政府推翻了勞資協商共識,最後在2016年底通過「一例一休」,自2017年起正式取消七天假。

七天假存廢的正反意見
支持刪除七天假的觀點認為,保障每周40工時已經減少勞工負擔,並且讓國定假日一致,避免爭議,企業界則認為減少放假有助於經濟發展;然而反對刪除的意見則認為,休假天數減少,勞工權益受損,失去了七天可以享有加班雙倍薪資的機會,並且砍假與降工時是兩回事,不應該混為一談。
朝野想法與行動
內政部認為社會對此尚未形成共識,不宜倉促立法;勞動部長洪申翰則表示該議題具備討論空間;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則不反對將勞動節訂為全國放假日;另一方面,勞工團體揚言發起百人絕食行動,並不排除發動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七天假的存廢爭議已持續多年,牽涉勞資雙方的權益,未來是否恢復仍有待立法院審議。在勞工權益與企業需求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仍然是關鍵的討論點。
【往下看更多】
● 人妻尾牙續攤「在家遭性侵」 廠商灑鈔嗆 :我有錢
● 全台機車數破1466萬 Cheap揭「1原因」嘆:一場悲劇
● 太陽快掰了!鋒面將至恐「直逼寒流」雨彈開轟時間曝光
【今日最熱門】
● 簽下台灣史上最大合約!陳偉殷曝內幕:僅實拿47%
● 醫起看/郭瑤琪主動脈剝離 醫曝2檢查可及早救命
● 國稅局要查稅了! 專家示警「5行業6行為」有漏快補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