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表示,某天,自己如往常點開語言交換APP,想找人練練英文,點選美國地區找到了一位男子Gred Joerg,聊了幾次之後,雙方從原本的單純練習對話,逐漸增溫到朋友關係。
Gred Joerg自稱在中東杜拜有一個工程專案,需要預付當地法院核准費用,不過他的帳戶暫時無法使用,存款提領不出來,希望被害人能借錢幫他支付這筆費用,讓工程案得以繼續推動,日後才能拿到工程款。
被害人考慮了一下,認為這也是一種投資,也就答允借貸請求,先轉了184萬到他指定帳戶,之後每隔一個月對方就以不同理由借錢,一共匯出近434萬元,期間對方也有匯款還160萬,讓人覺得信用沒問題。但當被害人再也拿不出錢來,對方的態度開始變冷淡,訊息回得越來越慢,甚至還有幾天完全不讀不回。也因為如此,當Gred Joerg告訴被害人因為他帳戶問題仍無法解決,建議改用虛擬幣方式匯款,被害人便二話不說就聽從指示,使用幣安 (Binance) 平台以泰達幣 (USDT) 匯款。

被害人表示,自己陸續買了泰達幣(USDT)再轉到Gred Joerg指定的錢包地址,前後共18次,金額多達443萬元,當被害人最後一次將虛擬幣轉出去,手頭的717萬現金幾乎見底,便向Gred Joerg告知無法再借錢給他了,他便封鎖被害人,不再聯絡,整個人如同從人間蒸發一樣。
被害人這時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只好這件事告訴家人,家人聽完整個事件過程,不忍責備,只是淡淡地告訴受騙的事實,並到警局向警方報案。
對此,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提供防詐小撇步。首先,網路交友,未曾蒙面卻開口借貸鉅額款項,一定是詐騙。其次,真正需款孔急的人不會使用虛擬貨幣。最後,網路交友應正向、健康,亦可向親友分享與網友互動過程。有任何疑問,請撥打165諮詢。
【原文出處】透過語言交換APP學習外語 小心誤入詐騙陷阱!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