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位於台南中西區的民族鍋燒老店已傳出忙碌作業聲,柴魚香味從窗戶中不斷飄出。「我也想用沙茶呀,這樣多輕鬆。」71歲的二代媳婦陳靖文解釋,「現在很多鍋燒麵店都用沙茶當湯底,但六十多年前,日本人教婆婆熬湯就是用柴魚,我們一直沿用到現在。」
意外之舉 日賣上千碗
中午用餐時間一到,訂單紛至,只見陳靖文快手下料,加入親自熬煮的柴魚高湯,一碗熱呼呼的鍋燒意麵隨即上桌,用柴魚熬的湯頭濃郁鮮甜,麵條煮得恰到好處。「麵條是婆婆當年跟製麵廠合作研發的獨門配方,口感Q彈。」陳靖文指著碗中的天婦羅說:「我們每天早上將新鮮蝦子剝殼、留著尾巴,兩隻捏著裹粉炸,加上炸魚片天婦羅,就是整碗麵的精華,一起煮讓麵的香味浮現。」也因真材實料,同業一碗賣5、60元,民族鍋燒老店賣到一碗100元,依然座無虛席。
民族鍋燒老店始於1963年,由第一代李莊鳳治創立,「我婆婆是第一個把意麵拿來做鍋燒的。」陳靖文說:「以前台灣沒有鍋燒意麵,只有鍋燒烏龍麵、鍋燒米粉。」現今接棒的第三代李季達笑說:「我小時候到處都吃得到鍋燒意麵,但一知道是阿嬤發明,還是不小心做出來的,依舊覺得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