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賴清德總統日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於會後宣布5大國安威脅與17項因應策略,包含改革軍事審判法,引發藍白質疑台灣是否進入「準戰爭狀態」、「準戒嚴」。遠景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16日表示,賴總統提出的國安法制方案展現「民主韌性的風險管理」,具有即時性與必要性,切合既有案例與台灣實際經驗,並非「憑空想像的威脅」。

宋承恩指出,賴清德提出的國安法制方案完整,顯然經過各部會、國安單位詳細盤點,系統性劃分五層面風險及多項策略,也說明行政團隊規劃方向,展現「民主韌性的風險管理」,而非升高兩岸衝突或進入緊急軍事狀態,「民主社會的日常,就需要有這些建置。」
宋承恩表示,賴清德歸納的五大國安風險具有即時性與必要性,切合既有案例與台灣的實際經驗,並非憑空想像的威脅。若有人指控賴清德總統企圖捏造虛幻的國家危機,藉此達到特定政治目的,「那你要告訴我,哪一項是憑空捏造?哪一項沒有發生過?」
宋承恩分享,他與國外人士交流時,對方一致認為,台灣是受中共滲透最嚴重的地方,程度甚至比其他國家多出數百倍,「其他社會的假訊息和認知作戰就像水龍頭,但台灣的案件像是從消防栓噴出來的水一樣多。」
在民間交流方面,宋承恩分析,這次政府因應策略特別鎖定「假交流、真統戰」,指馬英九基金會日前引進「中生交流活動」就是一例,僅有中共規劃的樣板行程,缺乏觀察台灣自由社會脈動的機會,甚至還宣揚中共理念,引起台灣社會擔憂。若行政團隊未對此加強應處,反而是對不起國人,「所以賴總統的做法,非常正確且符合比例,並沒有侵害人權。」
在軍事審判方面,宋承恩指出,近期中共確實藉由金錢或人際交往,引誘退役及現役軍人竊取國家機密或軍購規劃,甚至有系統性地要求軍人表態效忠中國、勸說軍中弟兄姊妹放棄抵抗、不服從長官命令,削弱國軍的心理建設,這些都是各國軍刑法規範的犯罪行為。
宋承恩認為,外界的批評是「見到黑影就開槍」,以為要恢復軍事戒嚴。事實上,軍事審判法、軍法官訓練機制依然存在,2013年僅是將大部分現役軍人犯罪納入民事法院審理,賴清德的談話並未提及「恢復軍事戒嚴」,只提出軍審改革配套方案,並修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的處罰,作為心理戰的防禦措施。
宋承恩說,他建議批評者應深入了解台灣的社會需求,對於曾發生的事實、中共對國軍的侵害與吸收來考量,並且思考台灣應採取的應對措施,「最好是實事求是一點,稍微有一些識別能力,不要望文生義。」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觀察/更大的風暴?約談馬英九「為了它嗎」
賴清德竟是台灣最大「疑美論」工作者?何志勇指出「這3件事」
【獨家】AIT出聲了!證實透過金錢 資助沈伯洋與黑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