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日本玩,有沒有發現咖哩飯變貴了?超商的御飯糰也漲價,家庭用米價格更飆升將近五成。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日本米荒」除了高溫歉收、需求激增,也與日本休耕政策、米價長年過低,導致生產不足有關。
日本米荒會是台灣米出口日本的機會嗎?若要進軍日本市場,台灣米面臨哪些挑戰與機會?來看業者的第一手經驗與分析。
帶著台灣農企業與與日本北海道食材供應商簽約.jpg)
高溫歉收、恐慌性採購,日本米價攀高
《衛報》指出,2023 年高溫影響稻米產量,加上外國遊客激增,導致米價飆升。原預期 2023 年秋季新米上市後價格回穩,但 5 公斤裝白米仍從 2023 日圓漲至 3688 日圓,漲幅近 50%。農業大臣江藤拓近日宣布釋出 21 萬噸儲備米,但日本年消費量 650 萬噸,此舉僅是杯水車薪,且時機過晚,難以壓制價格。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除氣候因素,政府補貼政策鼓勵休耕,加上地震預警引發恐慌性購買,導致日本近 30 年最嚴重糧食短缺。《朝日新聞》分析,近年稻米交易轉向獨立貿易商與零售商,政府對庫存掌控力下降,影響供應穩定,小型企業投機、家庭囤米及農民惜售等,也推升米價。
日本長年鼓勵稻米休耕、米價過低,產量難以回復
大倉米鋪執行長簡碩宏熟悉日本稻米市場,他指出米荒也反映日本長期政策失誤。早在 1960 年代,日本因食用米過剩推動減產,產量從每年 1200 至 1300 萬公噸降至 2010 年約 850 萬公噸,達供需平衡,2018 年起終止減產政策。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日本米荒,台灣米出口大幅攀升,建立品牌、外銷專區穩定品質,為市場深耕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