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遙控車指標性賽事「H2 Grand prix(H2GP)」,是由各國學生自行設計製作小型氫能遙控車,在賽道上較量能源效率的競賽,台灣今年將首度參賽,11日舉辦啟動典禮。能源署表示,透過比賽可以向社會展示氫能車輛的技術,促進社會溝通。

台灣首度參賽「H2GP」 打造最高效氫能模型車
為落實2050淨零目標,氫能也是國發會制定12項關鍵戰略之一。在國內氫能產業逐步發展時,如何向下扎根成為當前重要課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11日宣布,與財團法人育秀教育基金會、聯華新能源以及國際教育集團 Horizon Educational合作舉辦台灣首屆「H2 Grand Prix (H2GP)Taiwan大獎賽」。H2GP是全球唯一讓學生自行打造1:10氫能遙控模型車,並提供全方位氫能價值鏈實作之競賽計畫,為目前全球最具規模的賽事,自2015年啟動以來在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參賽。
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郭俊賢說明,台灣今年共有10校、12隊入選國內決賽。來自北中南各地高中職,將在7月舉辦決賽,勝出的隊伍將代表台灣於8月出國參與世界冠軍賽。
郭俊賢進一步說明,H2GP賽事規則採取4~6小時的限時耐力賽,並統一限制可用的氫氣量,最終比較車輛行駛的圈數。意指學生要在設計階段強化模型車的行駛能源效率、提升更換氣瓶與維修的便利性。比賽時間終止後,除了比較誰的里程圈數最高,也會評選出最節省能源的隊伍。


社會溝通是關鍵 教育可促進下個世代投入氣候行動
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致詞表示,氫能模型車的原理與真實氫能車一樣,而氫能對台灣社會還是「很新的東西」,民眾可能會感到害怕,從教育著手會是促進社會認識事物的最好途徑,樂見這樣的國際賽事可以向台灣展示相關技術的成熟度,也減少未來推動氫能政策的社會阻力。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強調,未來教育部也會持續整合新科技資源,讓產官學與人才培育結合,促進新能源發展。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說明,國內的氫能鎖定製造、運輸與能源三大領域,已在這幾年大幅進展,政府也在研擬相關法規與基礎建設,「台灣沒有落後」。氣候行動有很多角色,除了企業,也需要新的人才加入,讓所有年輕人都成為解方的一部分。
國內首座加氫站最快5月啟用 重型氫能車先行
台灣有能力製作氫能模型遙控車參加國際比賽,那真實的氫能車呢?政府規劃朝向大型、重型車輛先行,交通部在今年1月公告「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目標2024年至2026年間推出3組示範團隊、15輛氫能巴士,但同時受限於國內尚缺加氫站,計畫難有進展。
目前中油與氣體公司聯華林德合作推出兩座公、民營示範加氫站計畫,分別是中油高雄加氫站與聯華林德台南樹谷加氫站,原定去(2024)年就要啟用營運,卻因為地方反對等種種原因進度落後,主管機關也遲遲未頒發許可。
聯華林德受訪表示,最快今年5、6月就可以推出加氫站,氫氣來源會是自產的藍氫;也預計引入氫能的聯結車頭,投入氫氣罐運輸,並評估引入氫能巴士,向社會展示可行性。但也呼籲政府加強對氫能源的關注,多投入資源、完善法規與配套建構,提供企業更多協助與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