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支持的英語國際影音平台 Taiwan Plus 在日前做了一個專題專訪:大陸配偶在台灣的政治(Mainland Spouses in Taiwan Politics),播出之後引起社會批評聲浪四起。就在立法院最大黨藍白政黨聯合起來既無理由也不溝通地為刪而刪,大肆刪減和凍結預算之際,文化部也難逃無妄之災,並形容此舉是讓台灣文化在國際噤聲。此刻這個對外發聲的國際頻道 Taiwan Plus 所做專題又是如何偏頗且錯誤地對外發聲,以下依影片內容時序一一提出反駁。
在專題的片頭首先介紹了南投縣前縣議員史雪燕,她在卸任將近兩年後,受到內政部以就職一年期限內未放棄中華民國以外的國籍不得擔任該公職為由,公告依法解除其公職身分。記者為此專訪史雪燕和李貞秀兩位大陸配偶(本文稱為中國籍配偶、中配),探討該事件不僅僅是人口多達 38 萬的中配,移民歸化成為我國公民的權利爭議,在社會上和政治上遭受歧視,更深一層的核心是長久以來我國的法律沒有處理的問題:中國和台灣是不是不同的國家(Are China and Taiwan different countries)?
南投縣前縣議員史雪燕圖/擷取自Taiwan Plus畫面
1. 我國領土和國民
專題從廣為人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是其領土,帶出台灣至少在法律上也是主張對方是其領土。台灣的國家名稱叫中華民國 Republic of China(ROC),該政權在中國內戰戰敗以前曾經在中國大陸上執政過,有些人仍然認定大陸地區是國土、不是外國,而實際管轄的部分只有台灣地區、又稱自由地區,因此特別訂立一個法律處理兩岸的關係。
反駁:
根據 1947 年才訂立的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該條文文字沒有指定列出邊界範圍,儘管在 1991 年訂立憲法增修條文當中提到要另訂法律,規範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的關係往來,但在憲法的位階上依然沒有定義領土範圍。
於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在 1992 年訂立,簡稱兩岸條例,是規範台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的往來及處理衍生的法律事件,也就是處理人民的關係,不是處理政治關係,並不是「兩岸關係條例」。
根據兩岸條例第二條,定義「台灣地區人民」是指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而「台灣地區」是指台澎金馬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同時也定義「大陸地區」是指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而「大陸地區人民」是指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
因此一直以大陸地區是領土為由,糾結兩岸是不是同一個國家,這是政治問題、不是憲法問題。然而在法律上很清楚的是,大陸地區人民並不是中華民國國民。
這是因為根據憲法第三條,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是中華民國國民。還有國籍法第二條,出生時父或母是中華民國國民,即擁有中華民國國籍。更清楚的是入出國移民法第三條,國民是指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居住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的國民,或是在台灣地區無戶籍的國民。
2016年上百名中配聚集在立法院外抗議,,希望爭取中配應比照外配,4年就能取得身分證。圖/Facebook
2. 中配參政權及擔任公職的規範
專題接著訪問了一位律師 Sherman Lin,他主張因為兩岸條例是特地為大陸人民制定的專法,所以國籍法不應該適用在中配。他又說:兩岸條例第 21 條只有說如果在台灣居住滿十年就可以成為公職人員,但是政府現在處理史雪燕案件看來是把國籍法當成基本法。
接著是記者描述史雪燕稱政府不斷在改變標準,她暢所欲言:兩岸交流三十幾年來從來沒有要求放棄國籍,不存在這種東西。而且內政部政府為什麼沒有跟我要求提供放棄國籍,而是我做了公職,然後又卸任兩年之後才做這個動作,那就很明顯,這就是一個政治陰謀啊!
反駁:
首先更正律師引用第 21 條的條文有誤,條文是「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台灣地區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滿十年,不得登記為公職候選人、擔任公教或公營事業機關人員及組織政黨」,法律是允許「登記為公職候選人」,並非允許「成為公職人員」。然而參選活動以及當選後任職之資格條件等,因兩岸條例並未規定,自然應該與所有國民一樣,適用各選舉罷免法、國籍法、公務人員任用法及其他相關法令。
國籍法第 20 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者,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而第四項也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兼具外國國籍者,擬任本條所定應受國籍限制之公職時,應於就職前辦理放棄外國國籍,並於就職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喪失該國國籍及取得證明文件。
再來就是我國政府為了給予中配方便融入台灣社會、獲得生活照料和社會福利及民間求職工作,因此兩岸條例在中配取得台灣身分上只要求註銷其在中國大陸的戶籍,並未要求放棄國籍。而內政部也曾經在 2019 年 3 月 30 日發函再度提醒各級民意機關及縣市政府有關上述就職的規定,史雪燕本應遵守法律如同所有國民的義務,不能因為自己個人無知或疏忽,就形成偏見不當指控政府。
2025年1月國民黨立委游顥提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中國籍配偶應該比照外國配偶,將入籍年限縮短到4年。也讓中配「依親條款」再掀討論,因為按照現行法規,中配取得台灣身分證後,父母70歲以上的話可以依親來台使用健保資源,有醫師表示不贊同,因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醫療支出非常龐大,可能要多花2-3億預算。圖/擷取自華視新聞
3. 外配和中配從政的契機
外國籍配偶(外配)在台灣從政的例子不多,且至今沒有聽過出現雙重國籍的爭議。國民黨在 2016 年成功提名一位原柬埔寨籍林麗蟬為政黨不分區立委,是有史以來首位新住民立委,民進黨在 2020 年也成功提名原馬來西亞籍羅美玲擔任不分區立委,目前還是現任,而她還是自 2014 年以無黨籍身分當選南投縣議員、2018 年以民進黨籍身分連任。
同為我國台灣的新住民,外配在歸化成為我國國民的過程中首先依照國籍法放棄原有國籍,進而依照戶籍法申請入籍,是先取得國籍再入戶籍。然而中配依據兩岸條例只規定放棄原有在大陸的戶籍、沒有放棄原有國籍這項規定,是先取得戶籍進而可以申請國籍,有無放棄原有國籍這點變成是是外配與中配最大的不同。
而中配從政擔任縣市議員層級以上的民意代表,至今只有史雪燕,她在 2021 年 8 月以候補第一高票的順位直接接任南投縣縣議員,任期很短只有一年四個月的時間。再來因為民眾黨在去年大選前以及直到到今天已經鬧出兩位可能中配立委人選,經過社會大眾積極反應反對後,民眾黨最後是放棄提名徐春鶯但是把李貞秀放在不分區立委排名第 15 位。
如果民眾黨兌現不分區立委兩年輪職的約定,則在 2026 年 2 月將可見到新面孔交接,李貞秀將有機會取得立委職,這也是為什麼中配從政的問題持續成為社會討論關注的議題。
中配企圖從政並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過去有多個親中小黨黨員登記成為候選人,但從來沒有得到社會這麼廣泛討論和關注,當然也沒有得到什麼具體可觀的投票數,這顯示台灣社會始終不夠青睞原中國籍的新住民參與政治,也因此雙重國籍不得擔任公職的考驗從來沒有浮上檯面引起社會激烈衝突,這當中原因可歸咎於政黨不分區立委名額是一個安全過關的保護傘,使候選人掩護在政黨票結果之下,避開選民直接真正檢驗及票選該候選人。
在這個熱議時刻,近日內政部調查出全國有五位里長疑似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其中四位就職超過一年、一位因為補選上任未滿一年,都沒有依法提出放棄國籍的證明,內政部將依法處理後續調查結果。
此刻社會應該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藍白政黨以照顧廣大的新住民家庭為由,這麼積極願意利用政黨的保護傘繞過選民檢驗而作為中配從政的捷徑?既願意衝撞法律規範的忠誠義務只能效忠中華民國,又甘冒民意反彈背負社會罵名就是要提供捷徑給予爭議最大的中配,這是討好 38 萬新住民及近百萬延伸家庭的選票,也是寄望於他們背後的中國勢力挹注。
在台灣的中國籍配偶要求修法中配入籍「6年改4年」每每引發爭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卻接連在國會提案闖關,引發外界更強烈的反彈。圖/Lo Pei-de, Taipei Times
藍白政黨近日更是提案修改中配入籍由 6 年改 4 年,說是要公平比照外配的歸化年限,實際上是擴大不公平對待,因為中配除了可以保留原國籍,也不必宣誓效忠、出具財力證明、通過語言考試等入籍程序,更是可以申請在大陸的雙親來台定居及比照國人使用健保,這麼優待的入籍條件遠遠超過外配,所以這絕對不是什麼平等原則,社會大眾認為這是加速引入中國籍人民來台洗人口的統戰手法。
4. 放棄國籍的困難與中配的身分認同
不只史雪燕,李貞秀也大言不慚地說:「不承認對方是一個國家,這就很為難,不是我們不想放棄,是務實上沒辦法放棄」。這兩位都把他們個人沒有放棄中國國籍的事實,扭曲為兩岸三十年來的交流從沒聽說過有放棄國籍,所以是民進黨政府的政治陰謀,且兩岸政府互不承認國家所以台灣這個就職規定是刻意雙標為難中配。
反駁:
專題中雖然舉例蕭美琴在 2003 年擔任立委時就已經放棄美國籍,且這還不是唯一的例子。但是也同時給了律師狡辯中國永遠不會承認台灣是國家,及李貞秀口頭強調自己會對憲法宣誓效忠國家,這樣似非而是、迷惑且困擾社會大眾的說法。
世界上確實有一些國家,例如日本、阿根廷等也都很難取得放棄國籍,世界上更有很多國家與我國沒有建交承認,但這都不代表他們的內政是我們管得到,不論史雪燕或李貞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與國家之間有權利義務的關係,至於放不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不再受到國家權利義務的約束,是他們與他們的國家之間的決定,不是歸化國的問題、不是台灣的問題。
該專題報導並沒有提出內政部早已發函提醒就職規定,來反駁史雪燕的說詞,但確實有提出另外三點:中國確實有法律可以允許人民放棄國籍、陸委會重申無法干涉他國內政、內政部聲明無涉阻止參政而是避免忠誠衝突。
專題另外探討到中配在兩岸穿梭之間的身分認同,結果史雪燕竟然回答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也沒有去了解過如何放棄」,還說對她來說,兩岸的狀態「一個是婆家一個是娘家就是中國人,希望兩邊都好」。
李貞秀則說自己後來對大陸的了解沒有很多,在台灣自己是小老百姓可以創業可以從政沒有恐懼,大家應該好好守護台灣這個最珍貴的民主體制。專題真貼心讓李貞秀暢所欲言她爭取從政的心路歷程,企圖博取同情。此刻我們要問,一個因為國家和身分認同嚴重分歧而不能遵守忠誠義務的公職人員,是要如何在敵意敵對的兩岸交涉之中爭取台灣的國家利益呢?這是不可能的。
中共威脅侵擾台灣國安的現況
台灣的國家安全及守護民主是我們保衛國家的首要目標,中共嘴巴說不放棄武力犯台,整天軍機繞台軍艦跨越中線,還有軍演鎖台及試射飛彈,這些不理智的威脅行動並不是假的。
更何況藉交流名義統戰台灣也是明著來的,透過訂立《反分裂法》及「懲獨 21 條」,還有與各國及國際間建交聲明遵守一中原則、不干涉內政或支持和平統一等等,中國也持續扭曲誤導聯大 2758 號決議來為中國併吞台灣背書。
2022年10月前總統蔡英文出席「公共電視TaiwanPlus頻道開播記者會」,強調該台提供臺灣民眾有關國內議題的優質英語節目。強化與國際社會溝通和交往的能力,有助於讓世界看到臺灣可以做出的貢獻。圖/@tsaiingwen/Facebook
以上這些都是真實上演且每天進行的所有對台作戰,還包含收買立法院藍白反對黨並從內部修法自殺、閹割民意及破壞民主,台灣人民面對國家存亡的威脅,已經每天焦頭爛額忙著救國家都來不及,卻有 Taiwan Plus 這個平台專題為中配向國際發聲。
Taiwan Plus 把立法已超過 20 多年的公務人員國籍規範解釋為新規定,唱和史、李兩人的狡辯之詞來探討中配的政治前途。而其實真正的問題是在於中配無法兌現我國的忠誠義務,而他們的身分認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 Taiwan Plus 作為政府預算補助為對外發聲的國際平台,以如此偏頗不公的報導角度為中配的政治前途當啦啦隊,這將會誤導國際視聽,這等傷害國家利益是不智之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