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屍凶嫌張介宗落網一周卻仍否認犯案,警方想要攻破他的心防打心理戰,專家建議,可以從他的筆跡來分析。《EBC東森新聞》拿到張介宗在去年12月殺害大嫂後,申請低收入戶時填寫的表格,他的簽名格外工整,筆跡分析師就說,過去的連環行凶者字跡通常都很工整,因為思緒清晰,幾乎沒有感情。
★延伸閱讀★張嫌弟失聯外界憂人身安全 警:他毒品案被「通緝」
2月5日張介宗落網,至今已經一星期,他還是不認罪,警方不只鬥智,還得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打心理戰。筆跡可能就是線索之一,張介宗去年12月,也就是殺害大嫂後,申請低收入戶表格上的簽名,透露他的心理狀態,根據香港筆跡專家林婉雯分析,以往連環殺人案,大部分行凶者的字體都非常工整,主要因為他們思路清晰、冷靜,不太有情感投入。
筆跡分析師陳麗光:「在這裡面我看不到害怕,但我看到他一直在想辦法,有一個思維的方式,想要讓事情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我們從筆跡上看到的是猶豫,他的線條裡頭是左右搖晃的。」
而台灣筆跡分析師陳麗光表示,張介宗下筆誇張,總會在第一筆橫出頭,代表渴望被看見,而行筆之間的游移,可能腦袋在計畫下一步。
★延伸閱讀★張嫌雙面人? 前雇主心痛 昔下屬稱他「狠角色」
筆跡分析師陳麗光:「第一個起始筆畫,他都有做很多的力量,不是說他下筆很用力的意思,而是他的起始筆畫,很誇張,很想要讓別人看見他。」
但以犯罪心理學專家的角度來看,若是張介宗心思縝密,就不會在浴室裡留下蛛絲馬跡,專家分析,高齡嫌犯涉犯三起命案,可能案情錯亂。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一位73歲,而且曾被關過20幾年的一個人來講,早就已經認定自己是死人,這角度比較可怕,也就是說反正你關我也關不了幾年。」
專家更分析,張介宗第一次動手可能是意外,之後連續犯案,想要挑戰社會秩序。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第一個案件 ,如果是大嫂的話,我們比較合理推測,你逼急了我狗急跳牆,第二第三那當然就食髓知味,或者手邊讓我看到有錢,搶點錢來。」
張介宗心防太強,檢警得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才能找到犯案痕跡。
東森新聞關心您
犯罪行為,請勿模仿
【往下看更多】
● Kep1er沈小婷才解約就被告!「身分證號遭外洩」見面會喊卡
● 韓8歲女童遭冷血師殺害 生前偶像IVE送花圈致哀
● 快訊/「媽祖笑咪咪給聖筊」大甲媽遶境日期出爐
【今日最熱門】
● 北韓女兵成性侵對象 痛苦到自我催眠:因為太漂亮
● S媽二度心碎發文 「心破個洞如何補」逼哭網
● WBC/台灣隊長陳傑憲扛3番!中華隊台韓交流賽今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