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朱愷元/台中報導】東勢客庄有特殊的民間組織「新丁粄會」,每年元宵(正月半)傍晚,會員家中若前一年有喜事,就會帶著做好的新丁粄到廟裡「鬪粄」,並分送大粄分享喜氣。東勢地方信仰中心鯉魚伯公廟新丁粄會,今年共有3人添丁,即有3戶人家在今(12)天打粄較勁,用傳統又不失趣味的方式迎接新生命。
鬪粄其實就是「比大粄」,最早源於民眾向神明祈求添丁的還願,久而久之演變成地方上的競賽。
鯉魚伯公廟主委李益盛介紹,早期先民來東勢開墾需要男丁,因此會到大廟祈求神明賜福添丁,「有求必有還,而客家人最拿手的就是米食,因此做粄還願,久而久之成為成習俗」。之所以選在元宵節打粄,是因為客家人春節一直到休息到正月半元宵,正月16日開始上工,所以選在最後一天慶祝,為過年做結尾。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57.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63.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59.webp)
李益盛說,地方居民人數變多後,大家爭相做大粄較勁,因此在1975年前後成立「新丁粄會」,每人每戶繳交500元會費作為競賽獎金,最初大約有80多戶會員,現在因為少子化、人口外移,會員數降至34戶,雖然減少,但和其他廟宇比起來算維持得不錯。
李益盛說,現在是男女平權的時代,並沒有特別強調男性,只要會員家裡前一年有喜事,生男、生女或孫子、孫女都可以做粄參加。
目前會員34戶,打粄的人必須準備34份大粄,自己保留最大的一份,其餘則分予會員。以今年3戶添丁為例,3戶都會準備34份大粄,每一位會員在元宵節這天夜裡都會收到3份粄。
至於競賽過程,李益盛說,除非目視可以判斷粄的大小,否則都會從每一戶的粄中選三塊秤重比大小,第一名的有1萬元獎金、第2名6600元、第三名3600元;不過李益盛強調,大家追求的是名次、分享喜悅,而不是獎金,因為做粄的錢一定比獎金還多。
鯉魚伯公廟除了有新丁粄會會員的「鬪粄」,廟方更準備鯉魚造型的米糕,民眾不限資格,只要到廟裡擲筊,就可以把鯉魚米糕帶回家「吃平安」;現場另一大特色則是巨無霸「鯉魚米糕」,米糕同樣會分予民眾,這是源於1997年當年會員家裡都沒有添丁,於是便用會費準備米糕分送大家。現場也還有造型米糕DIY體驗活動,要用到地的文化為農曆春節畫下完美句點。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55.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46.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49.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69.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58.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48.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65.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2-2025-45.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