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往往影響人際互動,部分在台灣被視為日常的行為,卻可能在日本引發誤解甚至不滿。近日,長年旅居台灣的日本作家「日本人的歐吉桑」分享「台灣人在日本可能引發不悅的4個行為」,不過他也強調,其實有些台灣人誤以為的「日本規矩」,在日本根本不存在,特別列出2點闢謠。
台灣人在日本可能引發不悅的4大行為
1. 「蛤?」可能帶來誤會
在台灣,「蛤?」常用於詢問或表達驚訝,然而在日本人耳中,這句話可能帶有不耐煩或挑釁的語氣,容易引發不快。建議改用日語中較委婉的「え?(e?)」來避免誤解。
2. 公共場合放任小孩可能遭側目
日本父母通常會嚴格要求孩子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避免影響他人。因此,在電車或餐廳內讓孩子吵鬧、站在椅子上、用餐時玩餐具,可能會讓日本人感到不悅。他們並非討厭孩子,而是認為父母應該負責管教。
3. 公共場合大聲講電話或播放影音
台灣人習慣在捷運、公車等公共場所接聽電話、外放音樂或觀看影片,但在日本,這樣的行為被視為不尊重他人,可能導致旁人對你態度冷淡或降低服務品質。
4. 咀嚼聲音影響用餐體驗
進食時發出的咀嚼聲,在日本被認為是缺乏禮儀的行為,許多日本人對此極為敏感。若與日本朋友共餐時沒有注意,可能會影響彼此的關係。
台灣人對日本禮儀的誤解:2點闢謠
1. 居酒屋不喝酒只點餐,並非不禮貌
部分台灣人認為進入居酒屋必須點酒,否則會被視為失禮,然而事實上,日本並無此規定,即便只點餐而不點酒,也不會影響店家的服務態度。
2. 喝完拉麵湯並非必須
許多台灣人認為喝光拉麵湯是對店家表達尊重的方式,但在日本,這並非必須的禮儀,且過量攝取高鹽分湯汁對健康不利。即便不喝完湯,日本人也不會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日本人的歐吉桑」也幽默表示:「保持健康才可以吃多一點的拉麵」。
【往下看更多】
● 羊肉片摻豬肉!消基會抽驗「蝦皮、大呼過癮南京店」上榜
● 元宵節雨炸全台 晚上「3地區」雨勢最劇烈
● 快看!明起交通大執法「嚴抓1違規」路口少這動作秒噴6千
【今日最熱門】
● 成人女星拍片 跌落陽台慘死…男友控:有人要付出代價
● MLB/不只林家正!李灝宇獲邀大聯盟春訓 台灣第5人
● 柯手機對話遭還原 揭郭台銘連署未參選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