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挑軟柿子吃的無差別罷免很難引起中間選民認同,但具有論述以理的不適任理由,就另當別論了。
罷免原因為「發送台灣尚勇春聯」或是「在美國豪宅申報不實」,哪一個較有正當性、說服力與號召力?不言可喻。這回前立委高嘉瑜為兩黨都示範了什麼叫做精準打擊,同時也讓大罷免潮進入了實戰層次。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被爆,在中國三亞、美國加州都有房產,尤其加州數間上億台幣豪宅未實申報,在被質疑之後才改口坦承疏失。曾經在2020年立委選戰打敗過擁有家族自地勢力的李彥秀,高嘉瑜至今每日一爆,使李彥秀的罷免聯署瞬間衝高聲量,超越原先處於遭霸風頭上的新北市藍委葉元之。原先就擅長操作空戰的高嘉瑜,持續在臉書、THREADS幾小時就一篇發文,外加重新在媒體節目上露臉,帶動綠營上下群起圍攻,洞越挖越深,國民黨恐將不得不開始正視後續反彈力道。
對國民黨而言,政治意義有二。首先,李彥秀身兼黨的副秘書長又是文傳會主委,很大一部分代表的是黨的意志與形象。當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貪案遭到收押、財產來源不明正在偵辦的時間點,李彥秀多次代表國民黨立場出面公開力挺,此刻當自己面臨類似質疑,也與柯文哲起初一樣「健忘」,對於一個從政二十多年的資深政治人物來說,一句失誤,選民勢必沒有那麼容易買單。無可避免地,選民的觀感會直覺將三者綁在一起聯想,間接降低了國民黨整體的印象分數、增加了對集體藍委罷免仇恨指數。
每每遇到政治人物的金錢問題或金權問題,往往都會是政治生涯的致命傷。倒不是民眾普遍仇富心態、反商情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通常來自於欺瞞與不誠實,是政治道德與誠信破產,而非是財富本身的問題。
回顧當年2009年時任國民黨立委的李慶安,被爆出擔任議員至立委期間都具有雙重國籍,當時還是民進黨團幹事長的總統賴清德前往地檢署告發詐領公職薪資。纏訟十數年,雖然最後法院判定免賠千萬薪水,但李慶安政治生涯老早提前終結。
依此判例,李彥秀是否具有美國籍或綠卡與否,法律刑責都不重,就算在美國欠稅,只要補繳罰金,外國人也確實有資格合法在美國買賣房產,李彥秀家族財力確實雄厚,這也非秘密。在台灣,公職人員申報不實也僅需被罰款20萬到400萬不等,亦無刑責可追。對政治人物而言,能花錢解決的都是小事,但形象受損的代價,絕對金千難買回。
對民進黨而論,若發動全台罷免的目的是在希望國會單獨過半,就必須有六席成功罷免後且再贏得補選,困難度不低,能有一席打到五五波,都是難得士氣。精準打擊的要件中,「得票差距小」是勝利方程式的主要要素,台北市港湖區同樣也可列入藍綠激戰區。2024年立委得票,港湖區若綠營沒有分裂,高嘉瑜與台灣基進黨吳欣岱加起來的票數,高於李彥秀8千多票,高嘉瑜在缺乏黨的全心支持狀況下,單打獨鬥還能拿到9.5萬多票,顯示在該區確實具有大於民進黨的經營有道之處。2020年,搭上小英旋風,高嘉瑜拿到12.5萬多票、50.1%的高得票率,打敗李彥秀的11.8萬票。當時高嘉瑜的得票,比起近兩次李彥秀的票數都還要高。
2024年卡關在本土台派不滿高嘉瑜靠攏柯文哲,時而又與民進黨政策站對立面,抱著寧輸給國民黨也無所謂的心態,背後支持偏綠色彩的吳欣岱參選,要給高嘉瑜「教訓」的意味濃厚。事隔一年,眼看國會被藍白壓著打,雖說不少本土派有些後悔掉這一席,但舊恨難忘,解鈴還需繫鈴人。
然而,近半年來柯案延燒,高嘉瑜猛攻柯不手軟,順勢切開白營,頻向綠死忠支持者釋出忠誠回歸訊號,對比李彥秀擁抱藍白合的鮮明對比,深綠痛恨的柯文哲因素,有望逐漸遞減。這回高嘉瑜主打李彥秀爭議也可嗅出某種程度得到了層峰認可的跡象。回溯2019年,賴清德出面挑戰蔡英文的總統初選上,高嘉瑜是少數公開支持的黨公職,賴更曾說過自己對此「感懷在心」。若能在罷免一役中掌戰旗、立戰功,同時又具有爭取年輕選票的實力,高嘉瑜還是目前綠營最有勝算翻轉的人選。
另一方面,若李彥秀失利,藍營缺乏有組織實力的在地人物接棒。當初議員游淑慧被勸退禮讓李彥秀參選後,轉移至士林大同區與王世堅競爭立委吞敗,對於柯案立場也與黨中央藍白合框架相左,再回到港湖被提名參選,得先說服當地選民對於跨區競選的不諒解,以及重新黨中央的信任,關卡不少。另一曝光度也很高的兩屆議員李明賢,掛出了「唯一支持李彥秀」布條,試圖營造團結分為,但一番話「陪她渡過罷免難關」,已充分顯示藍營充滿危機感。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觀察/有這條回頭路嗎?年後歡迎光臨「全台大罷免樂園」
觀察/罷免立委、再罷總統?民主變「仇恨政治」好嗎
罷免聲中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