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現代生活中,許多人發現自己經常忘東忘西,不禁擔心自己是否提早罹患失智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友芳表示,其實,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逐漸減退」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然而,失智症不僅影響「短期記憶」,還會導致語言、空間感、計算能力、注意力及抽象思考能力的退化,甚至可能「改變個性」,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腦部病變引起腦功能下降所致。
醫師周友芳指出,失智症有三大成因,第一、退化性失智症:因異常蛋白長期沉積引起腦部病變,例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第二、血管性失智症:因腦血管梗塞,或出血造成腦部損傷,逐漸引起認知功能下降,例如腦中風。第三、可逆性失智症:由感染、內分泌異常或營養不足引起,若及時治療,有可能逆轉病情,例如神經性梅毒、愛滋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水腦等。
周友芳表示,預防是對抗失智症的最佳策略,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豆類、堅果、魚類及不飽和脂肪,可降低23%的癡呆症風險,即使有家族遺傳史,也能有效降低發病機率。
雖然科學家在數十年前,早已發現異常的類澱粉蛋白在腦部堆積,造成阿茲海默症,但過去的藥物,都無法根本治療。目前阿茲海默症的治療,出現劃時代的曙光,可以針對類澱粉蛋白加以清除,延緩失智病程,但嚴重的副作用,如腦水腫和腦出血,以及昂貴的檢查和藥物費用,仍令人觀望卻步,尚待科學家及醫界繼續努力。
醫師周友芳提醒,預防失智症是最佳策略,就像《黃帝內經》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是等生病之後才開始治療,而是在還沒有生病的時候,就提前預防。
如果能比照「地中海飲食」原則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保持學習,讓腦部在老化過程中依然充滿活力,就可以有效預防。周友芳提醒,失智症初期徵兆至關重要,例如記憶力異常下降、判斷力變差,或情緒劇烈改變,應到神經內科門診就診,初期出現症狀時及早治療,才能有效延緩病情。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年貨大街貴到「坑死人」!抓一把糖果索價500元 民代籲「哄抬物價」開罰
雲端發票「有人一直重複中獎」?王婉諭:財政部一本正經講幹話
饗饗食物中毒又增至59人!衛生局籲民眾要提「消費爭議協商」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