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台日水利交流 獲勳章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日本政府頒授這枚勳章給丁澈士的理由是:對促進日本與台灣間的學術交流與相互理解有卓越貢獻。具體來說,就是有「現代大禹」稱號的丁澈士,研究了日本技師鳥居信平100年前在台打造的二峰圳,並把這套生態工法發揚光大。
丁澈士從小在高雄大寮鄉長大,父親雖然是小學老師,但為了養活6個孩子,家裡還兼著種田、養豬等副業。丁澈士就讀屏東農專(現屏科大)農業土木工程科,三專的課程知識與實做兼具,讓他在農業和土木工程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專校畢業後,丁澈士考入高雄港務局,曾參與過港隧道等重大工程;但為了進一步進修,他申請到聯合國的獎學金,前往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就讀,取得水利工程碩士學位。回台後在母校任教,之後又申請到國科會的獎學金,再到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攻讀水文地質碩士和博士學位。
「我的老師建議我研究地下水,當時任職於水利局的陳伸賢也建議我說,地下水很重要,而台灣缺乏這方面的人才。」丁澈士的地下水治水生涯於是就此開啟。
一般人了解水的循環,就是降雨後,水流入土地內,變成地下水,一部分流入海洋,水分蒸發後變成天上的雲,再下雨落下來,這是最簡單的水文。但加入地質的變數後,這個循環就變得十分複雜,《財訊》雙週刊指出,因為每個地方有不同的地質條件,影響水在地下的滲透或流動程度。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但因為一般人看不到水在地下流動,因此比較無感。
鳥居信平二峰圳 後人感念
例如,台灣人對日治時期興建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耳熟能詳,因為他蓋的是地上水庫,除了可以灌溉,還有山明水秀的風景,適合觀光,讓人印象深刻。相對的,和八田與一同樣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的鳥居信平,則善用伏流水,在屏東林邊溪上游興建地下堰堤,收集河床下的伏流水,透過渠道提供給下游用戶,至今仍嘉惠當地居民,但名氣卻不如八田與一。
1990年代,政府計畫興建美濃水庫,引起當地居民激烈抗爭。為尋找解決方案,丁澈士於是應用所學,進一步研究鳥居信平的二峰圳工程,重新讓大家認識伏流水的優點。他指出,伏流水利用地形高低差而流動,不需要用電,而且水量非常豐沛,又經過地下的礫石過濾,水質清澈。爬梳文獻時,他發現其實早在北魏時代,酈道元的經典名著《水經注》中,就記載「⋯其水重源又發,南至西馬頭山,東截坡下,又伏流南十餘里復出,又謂之伏流水,南入於河⋯⋯」,顯示前人的智慧至今不但受用,還符合最新的低碳、永續的潮流。
丁澈士和鳥居信平一樣,都是專攻農業土木工程,不但特別有共鳴,冥冥之中似乎也有一種緣分。「由於二峰圳當年供台糖灌溉甘蔗和水稻,因此研究期間,我有一天去拜訪台糖一位台大農工系畢業的廠長,談話結束後走出辦公室,看到外面有幾堆尼龍繩捆好的資料準備丟掉,赫然發現其中好幾本資料的照片都和二峰圳有關。」他興奮地回憶,「我從那些資料當中更進一步抽絲剝繭,之後在歐美發表文章,讓全世界都看到鳥居信平的偉大工程。」2022年屏東縣政府舉辦二峰圳百年紀念典禮時,他的孫子鳥居徹也特地來參加。
2018年,丁澈士還獲得經濟部水利署頒發的「大禹獎」,主要原因是推動「大潮州人工湖計畫」。他解釋說,許多人批評多抽地下水會引發地層下陷,為解決民眾的疑慮,他在高屏地區首次引進「人工補注地下水」的作法。簡單來說,就是在洪水期把林邊溪的水源導引到人工湖,這裡因為地質的入滲效果佳,能有效將水補注到地下含水層,不但有效減緩地層下陷,還形成地下的「水銀行」。2018年第1期完工6年來,每年平均挹注地下含水層逾5500萬噸水源,讓屏東免於旱災之苦。
2024年9月,丁澈士接任臺灣營建研究院董事長,緣起除了他在地下水工程的卓越貢獻外,更因為他早年曾經任職港務局,而當年榮工處承辦高雄過港隧道工程時,因此與前董事長沈景鵬有交集,雙方有共同的工程語言,和一些前董事們也是舊識。
打造高屏水銀行 影響深遠
儘管工作忙碌,丁澈士從小就養成寫書法的習慣,開始磨墨的同時,心就靜了下來,「如果心不靜,手就會抖,字會寫不好;而且寫字前要思考在紙上的空間裡,字要怎麼擺才會漂亮,想清楚以後,才能一氣呵成。」他回憶從小一開始,放學寫完功課後,3兄弟就在父親的要求下學練書法。多年下來,寫書法已是丁澈士的日常,他甚至自創字體,父子3人還辦過聯展。
年近70,丁澈士有了新的興趣,就是「拈花惹草」。現在,他利用週末假期休閒時間種花、種樹、種菜,也挑戰鬱金香、蘭花等。多位屏科大的植物專家都成為他的顧問指導,「他們會教我蘭花不要直曬,甚至要和它對話,多關心它。」在接受《財訊》專訪時,他笑說,「如果真的快死了,他們就會接手,讓植物復活。」
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丁澈士接下來最大的心願,就是寫書,因為書才能夠傳世。他先前花了兩年的時間做調查,2021年出版了《高屏溪流域水資源工程及文化資產保存》。他接下來要更新27年前的英文博士論文,加入新內容並且附中英對照;另外還要翻譯一本伏流水工程的書,「草稿已經完成,希望70歲前,兩本書都能付梓」。
丁澈士為水利工程教育獻身近40年,也讓鳥居信平百年前的工法重新被重視,接下來他還會繼續向下扎根,推廣伏流水教育。
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最懂伏流水的男人!「現代大禹」丁澈士 揭開高屏地區不缺水背後的百年工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