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時,白蘿蔔量多味美,不論熱呼呼的蘿蔔排骨湯或香軟的蘿蔔糕,都令人無法抗拒。然而網路上可以查到各種「白蘿蔔飲食禁忌」,從柑橘、蘋果、胡蘿蔔到木耳,很多食物都被列為不能與白蘿蔔共食,白蘿蔔真有這麼「難搞」嗎?
《上下游》邀請營養與蔬菜專家闢謠,他們強調白蘿蔔是百搭蔬菜,鼓勵大家應趁著冬季,大膽嘗試各種蘿蔔吃法跟料理!(閱讀蘿蔔品種與秘密,點選這裡)
白蘿蔔不能搭「酸性水果」?專家:「錯的很離譜」
網路有許多「白蘿蔔飲食禁忌」,例如「白蘿蔔不能跟酸性水果一起吃」,以免水果中的類黃酮物質與白蘿蔔產生硫氰酸,會造成人體甲狀腺腫大;「白蘿蔔不能跟紅蘿蔔一起吃」則是為了防止白蘿蔔中的抗壞血酸破壞胡蘿蔔的維生素 C。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林煜恒以園藝學觀點分析,水果不會區分酸、鹼性,白蘿蔔不得搭配哪些「酸性水果」一說不成立;而抗壞血酸即是維生素 C,所以謠傳白蘿蔔的抗壞血酸會破壞胡蘿蔔的維生素 C「錯得很離譜」。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營養室主任高慧珊說明,水果並沒有所謂的「酸性」水果,倒是蔬果常在消化過程中釋出鉀、鈣、鎂等離子,在人體裡形成「鹼性物質」。
白蘿蔔會讓甲狀腺腫大嗎?
至於甲狀腺腫大的流言,高慧珊不諱言十字花蔬菜通常有較多硫氰酸化合物,會抑制碘吸收,當碘缺乏的人長時間、大量攝取十字花科蔬菜,是有可能引發甲狀腺腫大。
但高慧珊強調,台灣會在精鹽等中添加碘,且人體本身要極度缺乏碘、又大量食用十字花科蔬菜,才有可能出現病徵。若正常食用白蘿蔔,幾乎不會有甲狀腺腫大的疑慮。
白蘿蔔搭配木耳會發炎?專家:不科學
另外,網路也流傳「白蘿蔔不能跟人蔘共食」,以免減少人蔘的療效;以及「白蘿蔔不可搭配木耳」,以免誘發皮膚炎等。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尤偉銘指出尤偉銘指出,人體出現發炎反應多是因為不新鮮的海鮮、肉類等所致,白蘿蔔搭配木耳會誘發皮膚炎等說詞,並沒有確切形容發炎症狀與誘發機制,「很不科學」。
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指出,白蘿蔔富含維生素、蘿蔔硫素等植物化學素和膳食纖維,「有豐富抗發炎物質」,不可能因搭配木耳等食材,反造成皮膚炎。
林雅恩指出,針對「避免跟人蔘共食」以免妨礙藥效部分,可能是中醫學觀點,但並不代表白蘿蔔不能跟人蔘一起食用。
攝取過量可能脹氣,腸躁症患者尤其注意
不過,有些人食用白蘿蔔後,確實會有脹氣等症狀,林雅恩表示,有部分消費者一次攝入大量白蘿蔔,膳食纖維促進腸道內生菌產氣,才會出現脹氣等不適感,但只要是正常、依據個人體質適量食用,「白蘿蔔飲食沒特別限制」。
尤偉銘提醒,白蘿蔔纖維含量比較高,而且未煮熟時,含有較多具刺激性的化學物質,較會促進腸胃蠕動,消費者要留意吃白蘿蔔時不要過量,並建議烹調白蘿蔔後再食用較佳。尤其有腸躁症等腸胃敏感者,更要控制白蘿蔔攝取量,以免易造成腹瀉等身體不適。
園藝專家:秋冬白蘿蔔最甜、辣度降低,是最好吃季節
尤偉銘認為,白蘿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鈣、鐵等微量元素,是幫助人體身體代謝及抗氧化,保持健康的優質蔬菜,尤其冬天白蘿蔔量多味美,很適合消費者以佃煮、熬煮,甚至製成蘿蔔糕等享用。
林煜恒指出,白蘿蔔在秋冬季,天氣轉涼時甜度較高、具辣感的化學物質含量會下降,是品質最好也最可口的時候,加上料理方式很多樣,從加鹽醃漬、涼拌、切片搭上烏魚子、煮成排骨湯等,都是享用它的好方法。
林煜恒並提醒消費者,挑選白蘿蔔,注意外觀完整,不要有碰撞、蟲咬等傷痕,嗅聞時帶有清香沒異味,表皮與葉片都沒有明顯皺縮、失水狀,較能品嚐其新鮮滋味。
Box:為何今年蘿蔔變少又變貴?
林煜恒指出,白蘿蔔偏好冷涼,生產週期約兩個月,今年產量變少是受到「短期與長期天氣干擾」。短期因素主要是山陀兒跟康芮颱風襲台,導致白蘿蔔減產、生產排程延後,採收的蘿蔔也易有水傷等情況,因此能出售的白蘿蔔量不如往年多。他建議消費者若想吃到鮮美的國產白蘿蔔,「請多擔待、再等候一下」。
長期因素則是近年冬季均溫逐漸變高,讓所有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難度變高。林煜恒表示,未來會加強白蘿蔔耐熱性的研究與育種,讓台灣未來都能有穩定、好吃的白蘿蔔提供給農民栽種、給消費者享用。
西螺新社果菜生產合作社執行長李慶國說明,今年颱風影響蘿蔔生產,價格會比往年稍高,請消費者多多包涵,「這些不是農民賺走,是天氣收走的」。他預計供需會在 12 月中旬恢復往年價量,希望消費者想採買平價的國產蘿蔔可再靜候片刻。
延伸閱讀:
【蘿蔔秘密】蘿蔔家族展開好吃驚!奇形怪狀、皮變綠色能吃嗎?買回家必先砍頭?
〈闢謠》白蘿蔔有這麼難搞?不能跟胡蘿蔔、蘋果、木耳一起吃?專家說給你聽〉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