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午餐專法草案闖關,飲食教育誰來教?誰出錢?民間:財源、權責需明訂

更新時間:2025/11/27 13:20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民間倡議設置「營養午餐專法」(以下簡稱「專法」)多年,教育部雖於 2019 年提出草案,但後續無下文。在缺少行政院版本下,朝野立委共提出 23 個不同版本,要求以營養午餐為基礎推動多項飲食教育,讓學童認識在地文化與農業。

民間倡議設置「營養午餐專法」(以下簡稱「專法」)多年,教育部雖於 2019 年提出草案,但後續無下文。在缺少行政院版本下,朝野立委共提出 23 個不同版本,要求以營養午餐為基礎推動多項飲食教育,讓學童認識在地文化與農業。

民間表示,專法需明確制訂營養午餐的財政來源、執行框架,例如採購國產食材獎勵補助需明確入法,而非由各縣市因財力不同自訂規則,其它如增加營養師、廚工等亦需明訂權責與財源,才能讓第一線營養師、團膳業者、學校依循。

草案僅涵蓋國中小,民間建議納入幼兒園、高中

營養午餐專法,原訂名稱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但在朝野立委建議下,改為「學校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說明,起初擔心寫「學校」會造成誤會,「有人以為會規範到大學」,因此才先在標題中納入適用對象,但若朝野有共識、不會造成誤解,修改亦可。

針對專法適用範疇,目前共識為納入國民中小學,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認為,專法涉及食農、飲食教育,幼兒園已有《幼教法》,毋需納入專法;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則表示,高中生希望能自己選擇午餐,因此飲食來源多樣,包含訂便當、叫外送等,不見得會想吃學校營養午餐。

彭富源回應,儘管高中供餐多元,但全台有 42 所公立高中有公辦民營的校園午餐,法規仍要照顧既有使用者,會再討論是否納入高中。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學校午餐專法草案闖關,飲食教育誰來教?誰出錢?民間:財源、權責需明訂」。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