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養豬禁令至今超過一個月,農業部日前宣佈,未來是否可廚餘養豬,將由地方政府各自決定。目前全台共有 9 縣市宣布永久禁止廚餘養豬,然而《上下游》調查發現,廚餘「跨區流動」為常態,若未全國統一, 廚餘可能會跨縣市流竄,甚至轉向地下化,恐成防疫漏洞。

人口大縣為廚餘大縣,廚餘養豬大縣分攤全國壓力
環境部統計,全國每天產生的家戶和事業廚餘約 2115 公噸,過往約 62.6 % 廚餘用於養豬。各縣市廚餘產生量與人口數成正相關,在台灣破百萬人口的七個行政區中,桃園市、新北市、台中市以及彰化縣,既產出大量廚餘,亦是廚餘養豬重鎮。而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則為產生廚餘大戶,但需要其它縣市豬隻消化廚餘。
中央暫時禁止廚餘禁令之後,讓各地環保工作兵慌馬亂。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盧世昌表示,台北市的家戶含公有市場的廚餘為 121 公噸、多做堆肥,但原本養豬的事業性廚餘暴增 190 公噸無處可去,且因黏性太高難做堆肥,因此全數送入焚化爐。
&&新北市環保局亦表示,疫情前,新北市家戶廚餘每日 300 公噸,240 公噸為生廚餘、多做堆肥、黑水虻、發電,熟廚餘約佔 60 公噸、用於養豬;疫情後,原有的生廚餘處理方式照舊,熟廚餘則和每日增加 200 公噸的事業熟廚餘,一同進入焚化爐。
彰化縣環保局說明,疫情前,彰化縣的家戶熟廚餘每日約 21 至 22 公噸,絕大多數去往台中、屏東等外縣市養豬;事業性廚餘約40─50公噸亦送往養豬。疫情後,家戶與事業性廚餘每日總計 61 至 72 公噸廚餘,約 58 至 68 公噸送去焚化、 3 至 4 公噸由黑水虻去化。
&&雲林、台東疫情前已禁止廚餘養豬,廚餘送至其他縣市
雲林縣在本次疫情前即禁止廚餘養豬,過往廚餘如何處理?環保局說明,疫情前後家戶廚餘變化不大、平均每日 30 公噸,但先前對外標售的餐飲與公所的事業性廚餘,原本會去往外縣市養豬,目前因禁令回流至縣內,每日約增加 20 公噸,目前通通送往南亞製作堆肥。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非洲豬瘟Day36》廚餘跨區流動為常態,中央若無統一政策,恐地下化跨縣市流竄(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