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糞是全台農業最主要的肥料來源,但約八成生雞糞直接下田,傷害土壤、作物與環境。過往稽查雞糞是否腐熟,僅能以含水率判定不準確,若要準確則需送實驗室,但須等待一個月。畜試所和臺大農化系合作,以「可見-近紅外光譜儀」 (Vis-NIR) 掃描,只要 2 秒就可知道雞糞是否完全腐熟,目前判定的準確率已達 85%。

全台生雞糞八成直接下田,危害作物、土壤、環境
雞糞為有機質肥料的原料,若未經充分醱酵、乾燥加工,則稱為「生雞糞」。農業部統計,2021年全台化學肥料施用量為79萬公噸,有機質肥料施用量為26萬公噸,合計105萬公噸。而同年生雞糞產量是217萬公噸,其中有 76%、164.92 萬公噸不當施用於田間,遠超過合法的肥料。
生雞糞因肥效強、價格低廉,且購買方便,甚至可以一通電話找代施肥,因此任何果樹、菜園、茶園、檳榔園等田區都會使用生雞糞,然而,長期施用生雞糞,將造成許多問題。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特聘教授許正一說明,有機質肥料有一定碳氮比,生雞糞的氮素含量高,進入田間會造成物質不穩定、土壤不平衡,而尚未腐熟,施用於田間仍會持續醱酵,醱酵過程溫度升高,導致作物燒根、引發病蟲害,且生雞糞的異味、帶來的病原菌及蟲卵,亦會造成環境衛生問題。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雞糞熟了嗎?Vis-NIR 2 秒告訴你!防止生雞糞傷田,畜試所與台大農化系研發新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