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爆發非洲豬瘟引發國人擔憂。10月22日起,中央政府針對台中關聯場及全國養豬場、化製場、肉品市場、屠宰場等查訪與檢驗,並未發現其他案例及環境陽性結果,推論非洲豬瘟病毒無擴散跡象,梧棲區案場為單一案例,病毒或來自未經煮熟廚餘。
經過15天觀察期,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小組11月5日公布,國內活豬分兩階段解禁,11月6日中午12時起恢復活豬運載,11月7日午夜0時起恢復活豬拍賣、屠宰及屠體運輸,少數地區最快7日黃昏就可買到溫體豬肉。因非洲豬瘟防疫不力,11月6日台中市政府表示,農業局長張敬昌、環境保護局長陳宏益、動保處長林儒良皆免職。
豬肉雖然解禁,但案件尚未結束。《環境資訊中心》整理關於案場、獸醫師制度、廚餘申報等六大問題,讓讀者持續跟進。
一、案發場蒸煮機早就壞掉?市府稽查沒發現?
根據中央11月3日公布的疫調,台中案場今(2025)年購入的兩桶20L瓦斯,到案發後稽查時竟尚未用完,後來得知廚餘蒸煮機早在4月已故障,豬農稱以柴火煮廚餘,農業部部長陳駿季形容,該蒸煮機是「擺好看」。地方環保局人員在5月或之後的稽查裡,卻稱沒發現問題,稽查時有數次更沒到現場,僅以電話提醒。
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則認為,中央調查關於案場廚餘蒸煮機的資訊,僅來自豬農單方面供詞,而據市府環保局的稽查紀錄,豬農兒子曾稱蒸煮機7月18日仍在運作,且在事件爆發後,清消人員發現蒸煮設備裡仍殘留廚餘。
如今尚未釐清案場蒸煮機故障的真實情況,以及廚餘到底蒸煮到何時,僅知豬農上傳廚餘蒸煮舊照造假交差。鄭照新強調,查證後如確認稽查人員有不實之處,絕不包庇。

二、案場死豬有多少頭?何時開始有死豬?
台中市府最初稱,10月10日獲通報有第一起死豬,至20日的10天內,豬農稱有116~117頭死豬,但之後檢視化製場三聯單,「更正」稱為78頭。一再調查後又發現,原來三聯單甲聯與丙聯數字有落差,豬農疑似曾塗改,至今仍未查出實際數字。
該案場申報養豬300頭,此規模豬場的異常死亡示警門檻為3%(9頭);但化製場資料顯示,從10日發現有異常死豬,至21日通報中央期間出現五次達到異常死亡示警門檻;地方動保處卻在第四波異常死亡後才決定採檢。
農業部防檢署指出,9月4日起,有數天都有零星死豬情況,研判第一隻豬出現非洲豬瘟的臨床症狀日期,並非10月10日,要求市府回溯清查。台中市更正說明通報時間軸,是10月11日經由台中市養豬協會理事長告知,得悉案場有20頭死豬;15日中央警示系統才作出警示;20日一名王姓獸醫佐通報案場有3歲種公豬死亡,便派員採樣。
11月3日,台中地檢署、法務部調查局台中市調查處、內政部警政署等單位到案場搜索,經偵訊後認定案場豬農陳姓父子涉犯犯刑法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等罪,由於有湮滅、偽造證據及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隔日凌晨向台中地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三、特約獸醫師並沒到案發豬場,台中市府仍會作出處分嗎?
地方農業局動保處最初公布案場有一特約獸醫師,該紀姓獸醫師雖沒有進場或提供醫療意見,但仍有機會被「開刀」。依《獸醫師法》第七條,獸醫師執業須以申請執業執照之所在地為限,如機構間之會診、支援等需事先報備。台中市府稱,紀姓獸醫師執業地點應在沙鹿,卻去梧棲案場執業,「跨區」執業涉違反《獸醫師法》,須到動保處說明案情。
該名獸醫師隨後在臉書上稱,農業部長官及全國獸醫師聯合會皆告知執業地點是以縣市為單位;此外,動保處有收存合約副本,「怎能說我沒報備」。他表示情義已盡,明年起不再跟畜牧場簽約。
31日記者會上,農業部防檢署動物防疫組組長林念農回應,稱該法規有但書,提醒市府應先釐清該獸醫師的執業行為是否符合但書規定,不適宜直接開罰。台中市到市長鄭照新則說明,案件仍在調查中,市府了解事實後,會同專業司法單位再判斷。
四、非洲豬瘟病毒來自哪?為何難以找到源頭?
10月31日,農業部公布非洲豬瘟案場病毒基因定序,經比對確認屬「重組株」,與中國及越南的病毒株相似度分別為99.95%與99.92%。
農業部獸醫所長鄧明中強調,無法確認病毒確切來源是哪裡。他進一步解釋,序列相似度比對是99.95%,即一萬個裡面有五個不一樣,若這些不一樣的點,對比其他來源國最新序列又發現相似,則可找出病毒來源。
那為何無法進行進一步比對?10月29日陳駿季說明,流行病學上有各國共享資訊的機制,發生疫情國家進行核酸檢測、定序及病毒分離後,會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將病毒基因序列上傳到國際資料庫,讓其他國家知悉病毒是否產生變異、重組等變化。但由於中國「蓋牌」,「無法比對說不是從中國來」,亦無法證明傳播來源國。

值得留意的是,11月3日公布的中央疫調結果中,推論病毒源於未落實蒸煮的廚餘。該案場廚餘本是來自梧棲清潔隊,疫調亦查出,該清潔隊廚餘違規供予另一大型農養豬場使用,而台中市府則稱是案場自行分讓,而非清潔隊出售。根據規定,廚餘只能供予得標單廠家,不得分讓,上述行為已違反《廢清法》。另外,案場豬農亦收集附近民眾及自家廚餘餵豬,令追查病毒傳播方式更困難。
雖然中央早已說明無法證明非洲豬瘟的來源,但有媒體以移工廚餘釀災為標題報導,台中市府5日宣布稽查案發場5公里範圍內的東南亞餐廳,均無查獲肉品、廚餘違規事項。

五、全台435個廚餘養豬場,都有按規定每天上載照片嗎?
10月29日,環境部在立法院報告指,近一年全國435家廚餘養豬場上傳申報率90%以上有358家,占約八成;介於60%~90%共50家,占約一成。
立委林淑芬稱,2024年全台有77家養豬戶共82起異常,包括申報日數超過5天、蒸煮狀況不佳、廚餘利用量超過許可量等。可是,申報系統沒有主動預警機制,要靠地方政府人員主動登入才能檢視上傳情況。此外,系統只供檢視當日及之前一天未上傳養豬場資料,豬農亦可補傳;系統後台亦沒有建立基於時序的數據分析或風險累計邏輯。他質疑系統只是被動的資料儲存庫。
環境部說明,針對申報率偏低的養豬場,應提高稽查頻率,督促其落實每日申報作業,亦會研議全面加裝溫度探針及監視器,即時監控蒸煮情況,取代現行人工上傳照片或影片方式。
《環境資訊中心》曾向環管署索取各縣市廚餘養豬場上載蒸煮的數據、各縣市府稽查與開罰情況等,但環管署稱目前無法提供。他媒亦在後續記者會上詢問相關縣市數據資料,環管署僅稱有151家是百分百上傳。
翻查資料,現今農業部防疫署官網上的廚餘養豬場名單僅更新至2022年5月。《環境資訊中心》曾分別向防疫署及環境部索取最新名單及豬場所涉豬隻數目、各豬場規模等,但陳駿季向記者表示不希望媒體及民眾前往其他豬場,阻礙防疫工作,故無法提供名單。
六、陸續有縣市公布禁廚餘養豬,環境部如何解決多出來的廚餘?
自2018年中國非洲豬瘟肆虐後,雲林縣、花蓮縣、台東縣、金門縣禁止廚餘養豬。此次台中市失守,成為我國第一起案例,再次掀起廚餘應否養豬的討論。
高雄市、嘉義縣、苗栗縣、台南市、宜蘭縣近日陸續宣佈禁止廚餘養豬,共涉40豬場。然而各縣市的養豬廚餘並非只限該縣市使用,部分會賣往其他縣市,所以才會出現高雄市的狀況——境內只有4個廚餘養豬場、2024年卻是產生最多養豬廚餘的縣市。
現今尚有廚餘養豬場的縣市包括新竹市(3個)、新北市(67個)、南投縣(8個)、台中市(37個)、彰化縣(33個)、屏東縣(98個)、新竹縣(51個)、桃園市 (98個)。
環境部環管署宣佈在台中成立「非洲豬瘟防疫應變中心廚餘處理組廚餘去化中央前進協調所」,10月31日起每日邀集各縣市政府召開會議,統籌各部會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整合全國廚餘去化能量。
環境部部長彭啟明11月5日表示,若未來禁止用廚餘餵豬,預估全國每日廚餘去化量能約有500公噸差距,目前規劃中長期發展方向為黑水虻、生質能或快速堆肥,但預估需時至少1~2年。
根據「廚餘去化中央前進協調所」資料,現今大多數縣市以焚燒去化作為廚餘處理的主要選項。焚化處理廚餘是否會產生戴奧辛等有害空氣污染物?彭啓明回應,未來一個月會針對全台26座焚化爐,加驗一次戴奧辛是否超標,強調焚化爐操作溫度超過850℃,並搭配空污防制系統及進行監測,就比較沒問題。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早前發出聲明,建議建置「公開廚餘流向資訊與溯源平台」,彭啓明稱防疫期間需時處理,預計1~2個月內可建立相關平台。
此前台中市府將廚餘丟進掩埋場露天暴露,民眾擔憂會吸引山豬覓食,或引發新一輪病疫。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稱,會透過套疊全台掩埋場與野豬族群點位,確認掩埋場周邊野豬分布,亦會派人每日巡查和設置自動相機,監控野豬活動,並已要求各縣市於廚餘掩埋場周邊設置臨時緊急或永久性電圍籬圍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