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bet的Waymo,亞馬遜的Zoox,到特斯拉的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逐漸從小眾實驗,走向大眾應用。今年9月,亞利桑納州批測試Robotaxi,讓Robotaxi的版圖跨出德州、加州,與內華達州。Waymo更在舊金山、鳳凰城、奧斯丁、洛杉磯等城市,完成千萬次付費乘車的紀錄。
有些人相信,自駕計程車時代的來臨,可降低人為交通事故,減少私人汽車擁有量,甚至因為絕大多數為電動車,所以可降低碳排放,促成永續交通。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舒適與便利刺激需求
哈佛法學院勞動與工作生活計畫(Labor and Worklife Program)研究員努尼斯(Ashley Nunes)研究發現,大眾認為自駕計程車方便、便宜、環保,可能會刺激乘車需求,減少共乘,讓原本不搭計程車的旅程也改用無人計程車,導致能源消耗與排放增加。
自駕計程車也可能讓人更接受長時間的通勤,進而增加車輛行駛里程(VMT)。麻省理工學院學院(MIT)智慧交通實驗室的研究指出,近1/3的美國駕駛表示,如果有自駕汽車,他們會考慮搬到離城市更遠的地方,路程雖然變長,但通勤更輕鬆。
自駕計程車可能會增加空車里程。例如,在等待接單時,讓車子無限繞行街區,以省下市區停車費;或是為了增加載客率,提前將空車調往需求高的區域,這都會增加空車里程,甚至讓交通更擁塞。
德州大學對共享自駕車的里程研究發現,車隊總里程中有30%到40%並沒有載客。Swyft Cities執行長波斯基(Jeral Poskey)觀察表示,「空車意味著巨大的資源浪費,隨著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行程頻率與平均行駛里程增加,這種情況將更嚴重。」
整合自駕車與大眾運輸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計算出,隨著運行頻率增加,通勤時間延長,空車里程增多,全面採行自駕計程車可能使總車輛行駛里程大幅增加83%,幾乎是目前的兩倍。
自駕計程車可能衍生的問題並非無解。管理顧問公司科爾尼(Kearney)建議,自駕計程車的票務應整合大眾運輸,進而成為公共交通最後一哩的接駁,而非相互競爭。
科爾尼認為,應限制自駕計程車營運的地理範圍與時間,以避免市中心塞車時段,街道還因空車繞行而更擁擠。現在已經有許多城市對進入擁擠區的車輛收費,未來城市也可針對空載里程收費,盡可能減少路上的空車。
「城市必須做好準備。如不加以控制,自駕計程車革命將加劇壅塞。城市需要大膽且協調一致的監管,否則,因高科技發展造成的交通堵塞,嚴重程度將超越今日,」科爾尼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