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今(22)日緊急宣布,台灣出現本島史上第一起「在豬身上發現」的非洲豬瘟案例(註),引發全國關注。農業部表示,該案例養豬場已整場撲殺,檢體進行病毒分離釐清疫情,全國豬隻禁運禁宰五天,並全面禁止廚餘養豬。
台灣與非洲豬瘟抗戰七年有成,並未禁用廚餘養豬,農業部長陳駿季說明,病毒不一定由廚餘造成,亦可能是其他豬隻造成感染,本次禁用為減少風險。防疫專家指出,病毒是從境外移入,當務之急需確認邊防是否鬆懈,並進行詳細疫調,才能釐清案情。(閱讀廚餘與防疫之戰,點選這裡)

已知:台中梧棲養豬場死亡異常,非洲豬瘟核酸陽性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資料顯示,非洲豬瘟病毒以接觸傳染為主,可經由廚餘、節肢動物、動物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2018年8月,中國爆發非洲豬瘟,我國歷經長期抗戰,透過嚴格邊境防守與國內稽核,成為亞洲唯一非疫區的國家。
防檢署動物防疫組組長林念農說明,「該疑似案例場」(註2)位於台中市梧棲區,牧場為一貫場(從仔豬、小豬到成豬都有)、登記 300 頭豬,為環境部「再利用檢核」的廚餘養豬場(進行高溫殺菌並經過檢核)。
10 月 10 日起,場內豬隻出現死亡,特約獸醫師起初懷疑感染放線桿菌胸膜肺炎,但後因化製監控系統呈現死亡數量異常,至 10 月 20 日已累計死亡 117 頭,台中市動保處同一日前往採樣送檢,22日經 PCR 檢測,呈現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

已進行:啟動疫調,管制周邊牧場、化製車、運豬車
防檢署目前已採取的緊急防疫作為,包含預防性撲殺案例場內豬隻 195 頭,牧場進行全面性清潔及消毒,撲殺豬隻及飼料於規劃場地內掩埋,案例場周圍半徑 3 公里設為管制區,執行豬場移動管制及電話或視訊調查。
後續疫情調查則有,啟動疑似案例場回溯性疫情調查,自疑似案例場豬隻發病前之 15 天期間內,回溯及追蹤曾進出案例場之車輛 (含運豬車、化製車) ,列入追蹤調查對象。目前,該疑似案例場 9 月30 日從潭子區購豬的來源場、自潭子區載運豬隻的大安區 1 關聯場,以及半徑 3 公里內 2 管制場 ( 1 場停養) 均無異常死亡狀況。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台灣爆發首例非洲豬瘟,病毒來源待確認,禁載禁運五天,禁用廚餘養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