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災後第 16 天,光復居民如何安置仍不見曙光。《上下游》實地調查發現,縣府對中繼屋的安置訪查僅完成約一成,少了關鍵數據就無法制訂方向。至於毀損嚴重的大平村(佛祖街 89 戶),居民仍在絕望中清挖,有人想要遷離,部分家庭堅守祖屋、拒絕遷村。
政府雖強調堰塞湖穩定、堤防安全,但至今為止,撤離演練與信息混亂,加上重建與警報管理的缺口,讓居民對未來實在難有信心。

調查進度緩慢,災區重建數據仍未明朗
今(8)日災後例行記者會中,花蓮縣政府行研處處長陳建村表示,縣府設定的工作目標是「三天內完成第一次家戶訪查」。然而,縣府先前宣佈已展開調查,為何至今停留在「完成第一次」?
陳建村回應,前階段已有部分訪查,但這三天的作業屬於中央——特別是衛生福利部——與花蓮縣政府及國軍聯合執行的正式程序,包括需求戶數與需求類型等數據將持續滾動修正。他強調,規劃過程須兼顧民眾主觀意願,並邀集結構安全、土木、城鄉規劃、水利等領域專家共同研擬長期可行方案。
然而,《上下游》實地訪查,發現實際完成登記與訪查的災民比例不高,約僅一成左右,要在未來兩天訪查完全部戶數,可能相當困難。

灰塵覆蓋的田園夢
光復鄉大平村原本與花東縱谷多數村里無異,稻田綿延,椰子與香蕉隨風搖曳,是許多人嚮往的田園風光。如今村內,尤其是佛祖街一帶,彷彿來到另一個世界——灰撲撲一片,塵土漫天,大石小石亂堆成丘,夢想中的清朗與寧靜,如今只剩下斷垣與沉重的靜默。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馬太鞍 1008》安置調查進度大幅落後,大平村嚴重毀損,無人知道未來(Day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