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s OG Image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更新時間:2025/10/09 01:27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我們現在的策略著重於『高價值』而非『高數量(人次)』。」斐濟觀光局區域執行總監湯普森(Robert Thompson)說。籌備近兩年,斐濟觀光局今年推出「Loloma Hour」體驗,讓旅人花1小時,做一件對當地環境或文化友善的事,以提高遊客對永續旅遊的意識與行動。活動包括海洋保育、村落文化體驗、生態環境教育等,創造遊客與在地有意義的連結與回憶。 大聲吶喊「Bula!」(「你好」的斐濟語)在斐濟,熱情洋溢的舞蹈與笑容,是許多高級渡假村的迎賓儀式。攝影:黃小莫

「我們現在的策略著重於『高價值』而非『高數量(人次)』。」斐濟觀光局區域執行總監湯普森(Robert Thompson)說。

籌備近兩年,斐濟觀光局今年推出「Loloma Hour」體驗,讓旅人花1小時,做一件對當地環境或文化友善的事,以提高遊客對永續旅遊的意識與行動。活動包括海洋保育、村落文化體驗、生態環境教育等,創造遊客與在地有意義的連結與回憶。

大聲吶喊「Bula!」(「你好」的斐濟語)在斐濟,熱情洋溢的舞蹈與笑容,是許多高級渡假村的儀賓儀式。攝影:黃小莫
大聲吶喊「Bula!」(「你好」的斐濟語)在斐濟,熱情洋溢的舞蹈與笑容,是許多高級渡假村的迎賓儀式。攝影:黃小莫

為了保護斐濟美麗的環境與文化,斐濟觀光局推出Loloma Hour活動,讓人在旅行中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影片來源:斐濟觀光局提供

 

今年GSTC全球永續旅遊論壇在斐濟,是第一次在太平洋島國舉辦,斐濟也藉此向全球旅遊業界人士行銷文化觀光與生態旅遊。

位於南太平洋上的斐濟擁有300多座島嶼,距離台灣超過2500公里,目前沒有直飛,可從日本、香港、澳洲轉機,到斐濟需要13小時以上。台灣與斐濟最近的距離,大概是超商架上的瓶裝水「斐濟水」(Fiji Water),把斐濟熱情、原始、純淨的形象行銷到全世界。

斐濟雖然是開發中國家,但海島觀光發展很早。根據2024年公布的《斐濟國家永續觀光框架》指出,觀光業占斐濟GDP近四成,在過去30年間,從1993年約30萬人次入境遊客,增加至2023年的近百萬人次,帶來33億斐濟元(約440億新台幣)的觀光收益。

然而,斐濟觀光局研究發現,疫情前,遊客追求「逃離」生活,只想待在渡假村放鬆休息;但疫情後,遊客更渴望連結,想慢下來,體驗真實的事物,讓旅行更有意義。這促使斐濟推動觀光產業轉型,不是追求大量成長,而是要永續,讓人民經濟與社會福祉、海洋、環境及文化成為核心。

「海平面上升在斐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們正在面對的真實日常。」斐濟觀光局董事會副主席洛金頓(Fantasha Lockington)表示,透過Loloma Hour活動,遊客每一次的體驗,都會以長久的方式回饋社會。最終,每一個人微小的行動都會累積成真正的影響。

斐濟人經常笑開懷,快樂,也成了斐濟觀光局的品牌形象。圖片來源:斐濟觀光局提供
斐濟人經常笑開懷,快樂,也成了斐濟觀光局的品牌形象。圖片來源:斐濟觀光局提供

以「快樂」為觀光品牌 展現斐濟人對土地與海洋的情感

「快樂是我們斐濟的品牌!」斐濟觀光局行銷經理巴肯尼斯瓦(Anaseini Bakaniceva )在論壇演講中指出,斐濟觀光局的品牌標語是「斐濟,天生快樂!」(Where happiness comes naturally)她解釋。外界或許會理解成「斐濟人總是快樂」,但對斐濟人來說,它更代表「活在當下,感恩所擁有的一切」。

在斐濟,旅人很快就能感受到這份友善,只要聽到一句斐濟語的問候「Bula」,就像「Hello、你好」一樣,能瞬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在時間的感受上,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時間詞彙:「斐濟時間」(Fiji Time),提醒遊客放下城市的緊張步調,體驗斐濟人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

現在,斐濟更提出了一個充滿深意的時間概念:Loloma Hour,「Loloma」在斐濟語中代表源自愛的慷慨與付出,也有「禮物」之意,象徵斐濟人對土地、海洋以及彼此的深切關懷。而遊客參與其中,不僅是在回饋斐濟的環境與珍貴文化,更是在旅程中創造有意義的連結。

「『Loloma Hour』就像是斐濟環境的『Happy Hour』(快樂時光)!」巴肯尼斯瓦解釋,在斐濟永續旅遊概念中,「環境」的定義不止是空氣、水、動植物等自然生態,而是一個將文化、社區、陸地與海洋視為一體的「完整生命循環」。

斐濟觀光局推出「Loloma Hour」,不僅提升遊客的永續意識,更肩負著維護環境、文化傳承的使命。巴肯尼斯瓦指出,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傳統智慧正逐漸流失,透過這些文化體驗,也能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自身文化,理解祖先的智慧,「唯有當地人真正活出自己的文化,才能真誠地將這份底蘊與感動,分享給遠道而來的客人。」

以負責任的文化觀光模式發展,既護文化遺產,又能扶植在地,也帶來長遠收益。影片來源:GSTC提供
 

斐濟觀光局與業者合作 推動Loloma Hour回饋在地

Loloma Hour設計了四大主題,包括野生動物、社區、珊瑚礁以及海岸線。參與方式多元,例如:自然步道導覽、了解保育鬼蝠魟或鬣蜥、種植原生樹木等;透過傳統料理課、故事分享或村落參訪,體驗斐濟文化;參與珊瑚復育、採用珊瑚友善的浮潛與防曬方式;參加淨灘與紅樹林復育,協助守護海岸線等。

目前斐濟觀光局和27家渡假村合作,每週固定舉辦一次Loloma Hour活動,遊客只要向渡假村詢問即可,通常免費,即使收費也會將費用直接投入在地社區或永續發展計畫。Loloma Hour活動適合各種遊客,獨旅、情侶或家庭都能參加。

遊客反應熱烈,Loloma Hour從今年4月推出以來,短短三個月期間,遊客總計體驗了3540小時的Loloma Hour。其中,守護野生動物主題最受歡迎,有1411小時,其次是社區體驗982小時、珊瑚礁活動727小時、守護海岸線420小時等,超乎預期。

卡瓦(Kava)是斐濟的傳統飲品,以胡椒科植物根部製成,喝起來有些泥土味,是遊客到斐濟常會體驗的文化儀式。圖片來源:斐濟觀光局提供
卡瓦是斐濟的傳統飲品,以胡椒科植物根部製成,喝起來有些泥土味,是遊客到斐濟常會體驗的文化儀式。圖片來源:斐濟觀光局提供

避免文化淪為表演 Loloma Hour連結人與環境

斐濟擁有獨特的文化與傳統,如何在發展觀光的同時,確保當地社區真正受益,並維護文化完整性,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特別是當觀光過度消費文化時,往往容易讓文化淪為單純的表演。對此,湯普森強調,斐濟旅遊必須以斐濟人的福祉為優先考量。

湯普森指出,唯有當地社區以自身方式主導文化分享,旅遊業才能成為促進文化自豪感的工具,而不是為遊客設計的表演,這是至關重要的差別。

斐濟觀光局透過多項行動支持這一理念:推廣本地業者,確保經濟利益能留在村莊,並促進跨世代財富累積;提供真實的文化體驗,例如由長者主持的卡瓦(Kava)儀式、一場真正的米克(Meke)傳統歌舞表演,或在社區裡聆聽故事,而非舞台化的表演。

斐濟觀光局也支持培訓與鄉村創業計畫,賦予在地居民所需的工具,讓他們能以自己的方式主導旅遊發展。這種方法有助於保護語言、復興習俗,並確保文化不會因此流失或稀釋。湯普森強調,旅遊業反而提醒斐濟人民自身的身份認同是多麼珍貴,以及為何必須被保存與傳承。這份信念,正透過Loloma Hour的體驗傳遞給來自全球的遊客。

踏火儀式火上行走,是斐濟原住民獨特的傳統文化,經世代傳承與修習,為成年禮與勇氣考驗。圖片來源:斐濟觀光局提供
踏火儀式火上行走,是斐濟原住民獨特的傳統文化,經世代傳承與修習,為成年禮與勇氣考驗。圖片來源:斐濟觀光局提供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