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 1007》光復是否能安居?下游需 2 年整治,上游 20年才穩定,需常態撤離計畫(Day 15)'s OG Image

馬太鞍 1007》光復是否能安居?下游需 2 年整治,上游 20年才穩定,需常態撤離計畫(Day 15)

更新時間:2025/10/07 12:27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光復災後第 15 天,馬太鞍溪上游山體崩塌,仍有 2 億立方土石隨時可能沖刷,而下游也有超過千萬立方淤積,未來光復居民是否能夠安居?水利署表示,2027 年前將完成河川疏浚及超級堤防計畫。不過上游坍方影響將長達 20 年,仍需隨時監控水位,發佈預警、推演撤離計畫。

光復災後第 15 天,馬太鞍溪上游山體崩塌,仍有 2 億立方土石隨時可能沖刷,而下游也有超過千萬立方淤積,未來光復居民是否能夠安居?水利署表示,2027 年前將完成河川疏浚及超級堤防計畫。不過上游坍方影響將長達 20 年,仍需隨時監控水位,發佈預警、推演撤離計畫。

根據《災害防治法》,地方政府應進行撤離計畫,但若地方政府不能或無法執行時,可由中央政府直接或協調相關單位(如國軍、警政、消防等)來進行撤離。專家提醒,中央與地方必須盡速推演與實地演練,釐清權責,才能在下一場豪雨前把風險降到最低。

馬太鞍溪臨時堤興建已完成(圖為施工中情況)。(攝影/林吉洋)

水利署:2026 年底,馬太鞍溪清淤成「深水槽」,容納百年洪水

馬太鞍溪下游整治為水利署職掌,水利署長林元鵬表示,馬太鞍溪在馬鞍溪橋上游約 3 公里至下游約 5 公里範圍內,河道淤積的土方量已超過 1,000 萬立方公尺。水利署規劃在明年底前清疏 600 萬立方公尺,但因為因為清出的土方沒有堆置與去化的空間,導致清淤量能受限。

清淤完成後,馬太鞍溪將形成一條約 150 公尺寬、5 公尺深的主河槽,可以引導水流在河槽內行進。林元鵬強調,這樣的「深水槽」可容納百年洪水頻率的水量,目的在維持河道穩定、保護兩側堤防安全。

從 9 月 25 日的資料可以看出,馬太鞍溪崩塌區仍有大量土方。(照片出處/農村水保署簡報)

三階段堤防:目前臨時土堤,2026 年強化為混凝土「復健堤防」,2027年底「超級堤防」

在「深水槽」完成之前,目前水利署已在馬太鞍溪右岸設置 2,860 公尺長的「臨時土堤」,堤體寬 10 公尺、高 5 公尺,外側再以太空包與鼎塊堡加強防護。

林元鵬接著表示,2026 年 4 月前將完工的「復建堤防」,是用混凝土構造包覆現有的臨時土堤。其基礎將深入地底 4 公尺,上方再以混凝土包覆 4 公尺,形成總高 8 公尺的堅固堤體。他評估,復建堤防完工後,可抵禦 500 毫米(相當於「豪大雨」等級) 的降雨量。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馬太鞍 1007》光復是否能安居?下游需 2 年整治,上游 20年才穩定,需常態撤離計畫(Day 15)」。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