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小米文化,農業部與原民會今(25)宣佈,國產小米正式納入營養午餐食材,亦即,未來校園團膳可採購小米放入菜單。兩會並專案補助 320萬,讓北北基、桃竹、南高屏及花蓮9 縣市 30 所學校,可於 2025 年第一學期,每月吃一次小米料理。
日前中央宣佈,將不再補助國產食材入校園,未來小米是否能常態出現在校園營養午餐?農糧署並未正面回應,但表示將輔導農民取得產銷履歷等標章,確保農民有進入校園午餐的資格。

小米與原民文化高度連結,但栽種面積下滑
小米與原住民文化高度連結,原民會副主委杜張梅莊表示,小米是連結族人與祖靈的媒介,在他的童年裡,每天至少會吃一次小米,鍋底的小米鍋巴更是族人的最愛,但隨著小米面積下滑,現在只剩慶典時可以吃到小米。
在立法委員伍麗華要求下,今(2025)年 5 月,小米進入校園午餐的專案計劃,先於屏東縣試辦獲得好評,進一步擴大至全國。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民族飲食浪潮,小米正式納入校園營養午餐食材,小孩歡呼,可以多吃幾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