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4)年 9 月底實施「班班喝鮮奶」政策至今,各校亂象不斷,第一線老師成為「搬奶工」,因多校選擇保久乳,造成大缺貨,也有學童被迫一次帶全月份的牛奶回家。農業部長陳駿季今(13)日表示,不會勉強學校一定得參與政策,如果學校沒有意願訂購,將不再配送,但補助費需繳回。
「農業部不要再推托責任了!」全國校長協會副理事長鮑瑤鋒表示,農業部鬆口是治標不治本,關鍵仍是中央集權、統一進行全國鮮乳採購標案,忽視各地特殊性。若下放各縣市自主招標,由各縣市依據管轄範圍決定採購辦法,「就不會有學校是否不參與的問題」。(閱讀「嘉義經驗」)
政策不找老師溝通,「真的對學生好嗎?」
鮮奶政策對一線教育人員如同「硬插入」的工作。高雄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李雅文表示,從評估對教學影響、上課作息調整、乃至孩童是否能喝鮮奶,政府都沒有先與老師協商,不僅讓亂象一堆,也令人懷疑「這真的對孩童是好事嗎?」
鮑瑤鋒指出,學校認為學生可喝到新鮮鮮乳,最初不太排斥鮮奶政策,關鍵在於政策配套措施、政府態度反覆,讓老師夾在中間相當為難。像是學校考量冷鏈系統不足,選擇提供保久乳,被家長質疑「為什麼不是鮮奶」,造成老師執行壓力。
宜蘭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葉明政表示,外界質疑「幫忙發(鮮奶)有什麼困難?」他強調鮮奶政策從公布到實施,老師只能被動配合,無法發表意見,責任卻由老師承擔,並不公允。
老師化身搬奶工,第一線亂象未解
鮮奶政策試行超過一個月,至今仍未完全建立秩序。李雅文舉例,有些學生超過千人的大校,乳品廠送來鮮奶量太龐大,為了確保食安,老師、行政人員、志工家長、工友都變成「搬奶工」,趕在鮮奶抵達後半小時之內分送,監督學生喝完,學校所有工作只能暫停。
小學校學生數較少,老師分發鮮乳負擔較輕。然而李雅文分享,有小校選擇鮮奶後,乳品廠是配送大瓶裝鮮乳,無法直接分發,老師只能把鮮乳分裝在杯子或碗裡,才能給孩童喝。也因為飲用鮮奶限制很多,許多學校就選擇保久乳,「至少分送時彈性較高」。
選擇保久乳並非毫無問題,李雅文提及,乳品廠配送保久乳經常一次給多日份,再由老師想辦法,有學校一次收到四百多箱,礙於倉儲不夠,只能請學生一次扛一箱回家。她並透露,高雄市現在暫時無保久乳可供應,不少學校收到政府請託改訂鮮奶,校方擔心食安,但也只能照辦。
宜蘭七成學校想選鮮奶,卻始終沒有下文
葉明政指出,宜蘭各縣市學校得知鮮奶政策時,超過七成「想選擇鮮奶」,但宜蘭縣政府開會中不斷「提及」採購鮮奶風險,最後宜蘭過半鄉鎮的學校改成保久乳,至今保久乳陸續送達,而維持採購鮮奶的學校「一直沒有下文」,學生還在苦等鮮奶。
葉明政分享,送奶司機一個人要運送宜蘭縣大同鄉全部學校,包含海拔高約 1200 公尺的南山國小,「送奶要超過一天」,呈現非都市學校送奶運輸難度高,對校方與配送人員都是挑戰。
送奶措施不足,只能先配合政策
葉明政指出,台灣最近經常與日本學童喝鮮奶比較,日本是替學校、乳品廠建置鮮奶冷鏈系統,並針對特例研擬配套供奶措施,才有如今成果。反觀台灣送奶冷鏈不完善,許多學校都沒有冰箱等暫儲設備,只能採購保久乳。
目前鮮乳政策採共同契約供應,得標乳品廠與中央簽約,再依據學校需求配送。但葉明政表示,如宜蘭、嘉義等地方政府本來就在營養午餐提供學生鮮奶,「像宜蘭每週會有一瓶鮮奶」,兩個供應乳品政策都在學校實施,不僅讓老師困惑,也會出現單日有兩瓶鮮奶、學生喝不下的問題。
李雅文則分享,有些學生有乳糖不耐症等狀況,需要老師調整訂購品項,但鮮奶政策沒有充裕時間讓校方應對。就有學校為了達到學生飲奶次數,不管孩童意願,全部訂購鮮奶,或在家長出資狀況下使用大冰箱冰鮮奶,減少食安疑慮,但電費也暴增,「根本是在配合政府 KPI」。
鮑瑤鋒認為,鮮乳若妥善冷鏈運輸、分裝在保冷袋、依照學校需求時間送達,老師也接受過鮮乳賞味期、保冷袋效果等政策宣導,執行難度不會太高。現在老師對鮮奶政策反感,學生無法安心喝到鮮乳,根源不外乎是政策執行太匆促、宣導不足所致。
只求改鮮奶趕快喝下肚,鮮奶教育免談
讓孩童喝鮮奶可以加強鮮奶教育,老師卻無心實踐。侯俊良表示,學生在學校飲用乳品後有不適等問題,「老師不可能沒有責任」。現在從訂購到監督孩童喝奶,政策的每個環節都沒有到位,老師只求「讓學生趕快喝完」,自己只是代發乳品的人,完全跟教育者的角色背道而馳,更不用提鮮奶教育。
葉明政提及,依國民健康署建議,孩童應是早上與下午以後各喝一杯鮮奶較佳,其中學生常在早上就喝過鮮奶,較需要下午再補充。但現在學校為配合鮮奶政策,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老師多利用早上較長的下課時間要求學生喝奶,離早餐與午餐時間太近,常有孩童喝完後嘔吐、中餐剩飯更多等狀況。政策僅能讓學校思考「把鮮奶解決」,遑論教育孩童多認識鮮奶。
李雅文表示,要執行食農教育,老師會在開學前規劃課程、備課、準備教案,才可能在最後用喝鮮奶實踐。結果鮮奶政策如同「跳到最後一步」,老師帶學生瞭解鮮奶產業都來不及,就要消化鮮奶,「這算哪門子教育?」她並強調,已有不少小孩較不愛喝奶,學校卻為了政策,只能強迫他們收下鮮奶或保久乳,讓他們更討厭乳品,背離本意。
多數老師希望發放鮮奶券,讓實施場所脫離學校
多數老師不外乎希望學校能脫離「發奶者」身份,改為發放鮮奶券。侯俊良表示,提供學生鮮奶券到指定通路換鮮奶,在自己想喝奶的時候就近領取,且若由家長一同前往,也可能增加他們一起買鮮奶的意願。老師則可協助統計學生喝鮮奶,或換成豆漿、羊奶等飲品,並幫忙發券,協助政策也減輕送奶壓力。
李雅文也認同使用鮮奶券,才能讓孩童在想喝的時候再購買最新鮮的鮮奶、食安的疑慮較低,甚至能選自己較鍾愛的品牌,而不是在學校受老師壓迫後強迫喝掉乳品。老師則是協助發送鮮奶券,省去很多現在執行政策的人力。
葉明政表示,政府則可以設定超商等通路作為兌換點,若是在偏鄉地區,則可由政府主導,補助如社區中心、文建站等地方成為兌換處,也節省乳品業者要親自送奶去偏鄉,必須承擔高昂運費。
不過鮑瑤鋒反認為,若沒有妥善管理,鮮奶券被學生帶回家,很可能會有私下買賣、被家長自己拿去用等疑慮。而且兌換處可能是在超市等營利通路,等於孩童去兌換鮮奶,也變成市場交易,後續可能衍生哪些商業行為相關問題,需要在實施前慎思。
在校園落實應下放招標,設法結合午餐
至於鮮奶政策想在校園落實,鮑瑤鋒強調,應把採購機制下放,「由各縣市負責」,各縣市農業、教育單位規劃更完善的乳品配送系統,農業部等中央則提供經費支持地方政府,這樣地方學校更有機會領到靠近學校、最新鮮的鮮奶,不僅有益於孩童健康與食安,也更有機會支持地方酪農。
鮑瑤鋒並表示,若在學校分送鮮奶,既有政策仍要解決運輸系統與權責問題。對學校而言,減少老師費力搬奶、分奶等雜事,才不會干擾教育。政府應先健全乳品廠運送鮮奶量能,力求「老師不用清點就能給學生(鮮奶)」。且政府應再召集乳品廠、學校、老師等各方利害關係人,重新劃清權責,讓老師不必再扮演「發奶者」,才利於政策長久運作。
李雅文則認為,鮮奶要在學校裡發放,唯一合適方式是配合營養午餐給予學生,老師管理相對有效率,也能減少另外時間發奶給學生,壓縮教學或學生休息。侯俊良並補充,鮮奶配合營養午餐,可考慮由政府補助團膳,由團膳把乳品設計到菜單裡,或是乳品廠在午餐時段配送到校,不論哪種方式,都可減少老師再去分奶的負擔。
不過葉明政強調,鮮奶是否配合午餐分送、鮮奶由學校還是團膳採購等細節,政府在檢討時務必要跨部會協調,並找利害關係人參與,不再讓校方再度成為被動的執行者。
鮮奶教育如何執行?預先規劃才有效
如果朝「推廣鮮奶教育」思考,老師如何執行才合理?侯俊良表示,政府要求學校加強鮮奶教育,應先在課程規劃前就與老師討論,研擬合適的授課年齡,「像低年級學習可能太早」,然後準備相關教材與知識,目前這種先拿出鮮奶,才要求教育的作法並不可行。
李雅文分析,鮮奶教育需讓學生實際接觸酪農產業,較能產生印象。對此,政府應該補助學校設計參訪課程,老師可融入技職、營養、農業等多元教育課程,帶著學生去接觸酪農、乳牛,直接在農場品飲鮮奶,效果將比直接買鮮乳、讓學生在校園喝更有意義。
葉明政則建議,老師可在發放鮮奶券時,同時對學生機會教育,並設計營養課程,像是讓孩童執行喝奶紀錄、身體健康變化、鮮奶風味等,然後老師定期讓學生分享紀錄與討論,引導他們體會喝奶的好處,從長規劃教案,才能真正落實食農教育。
農業部:不勉強各校參與,老師:農業部不應卸責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13)日表示,學校可自由參加鮮奶政策,無須勉強。看似給學校有更多「選擇權」,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直言,已經採購乳品的學校無法退訂,還沒有採購的學校也會陷於要不要繼續配合政策的兩難,「如果被外界質疑不配合,那就還是我們承擔責任!」
他強調,若農業部有心承擔政策亂象,應明確公佈政策修正辦法,如沒有拿到乳品的學校都不用再採購,並承諾負擔所有政策失能的責任,才能真正解除學校配合鮮奶政策的壓力。
多位老師認為,政府應檢討鮮奶政策,透過發放鮮奶券、鮮奶與午餐同時配送等方式,同時也要建置完善的冷鏈。老師們建議,應該帶學生認識酪農產業,強迫他們喝奶「不是鮮奶教育」。
延伸閱讀:
【評論】班班有鮮奶五大問題,好事成亂象,農業部應開放決策,打開國產鮮乳食農教育
【嘉義經驗】班班有鮮奶 15 年,授權各校自行招標,彈性自主,近6成校園選「鮮乳」
班班喝鮮乳》細心經銷商讓政策順利達標!華中乳品依各校狀況配送,師生皆大歡喜
〈班班喝鮮奶》農業部宣佈,各校不用勉強參加,校長批卸責,呼籲權力下放,結合多元通路〉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