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重啟核三公投Q&A】核三廠歷年異常事件、重啟要審查什麼? 發生核災政府怎麼賠?

更新時間:2025/08/15 02:12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重啟核三公投倒數一週,正反方論辯始終脫離不了——核三到底安不安全?核三廠運轉40年,過去曾發生過哪些異常事件?核電廠延役該如何評估安全性,耐震補強、設備翻新,需要花多少時間和費用呢?本文整理七大問題,邀請讀者一起了解。核三廠2號機今(2025)年5月17日除役,圖為控制室中2號機降載確認作業。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林正原解釋,核電廠延長使用年限,通常聚焦在「老化」及「安全」兩項審查。

重啟核三公投倒數一週,正反方論辯始終脫離不了——核三到底安不安全?核三廠運轉40年,過去曾發生過哪些異常事件?核電廠延役該如何評估安全性,耐震補強、設備翻新,需要花多少時間和費用呢?本文整理七大問題,邀請讀者一起了解。

核三廠2號機今(2025)年5月17日除役,圖為控制室中2號機降載確認作業。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核三廠2號機今(2025)年5月17日除役,圖為控制室中2號機降載確認作業。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核三廠小檔案

核三廠位於屏東縣恆春鎮,1976年由行政院核准興建,1978年開工,一號機及二號機分別在1984、1985年運轉。相較於核一、核二廠使用沸水式反應爐,核三廠則為壓水式反應爐,為美國的西屋電力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製造,其汽輪發電機則由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製造。一、二號機分別在2024年7月、2025年5月停止運轉。核三廠除役計畫已在2023年通過核安會審查,但尚未通過環評審查。

一、核三重啟安全審查有哪些程序? 需要環評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林正原解釋,核電廠延長使用年限,通常聚焦在「老化」及「安全」兩項審查。

在今年5月立法院修正通過《核管法》第6條之前,台灣並無核電重啟相關規定。緊接著在本(8)月1日,核安會提出配套子法「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修正草案,規定核電廠若要重啟,經營者須於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填寫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換照申請書,並明定需審核的項目,包括老化評估及老化管理報告、時限老化分析報告、終期安全分析報告,以及近期修法預計新增的輻射及耐震兩項評估報告等。

此外,台電透過新聞稿表示,核電重啟除了要做自我安全檢查、設備更新汰換外,還必須進行國際同儕審查,確定符合重啟條件後再送核安會審查。

至於核電重啟需不需要環評?根據環評法規,核電廠的延役、重啟不需經過環評,只有核電廠興建、增加機組工程以及反應器除役需要環評審查。不過環境部日前表示,正規劃修改《環評法》及相關子法。可以預期核三未來若要重啟,除了核安審查之外,環評會議也將成為至關重要的守門員。

林正原說明,核電重啟代表產生更多核廢料,溫排水也可能影響環境,這些議題都需要環評把關。

二、老舊核電廠重啟,可能有什麼風險?

核電廠的運作條件極端,老化速度比一般工業設施更快,風險也更高。國際原子能風險評估組織(INR)的德國物理學家歐妲.貝克(Oda Becker)以「浴缸曲線」說明,核電廠在生命週期最初的「磨合期」和後期的「磨損期」,都有較高風險。核三廠已經運轉達到40年年限,系統、結構、組件(SSCs)都可能因長期的高溫、壓力、輻射及化學反應而劣化,造成反應爐壓力槽及圍阻體壁面變脆、出現裂縫等問題。

圖為浴缸曲線,科學家將核電廠的生命歷程分成「磨合期」、「中年期」及「磨損期」三階段,事故較高機率會發生在磨合期及磨損期。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圖為浴缸曲線,科學家將核電廠的生命歷程分成「磨合期」、「中年期」及「磨損期」三階段,事故較高機率會發生在磨合期及磨損期。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貝克認為,即便核電廠延役通常需要提交老化管理報告(AMP),說明如何管理核電廠老化狀況,但相關評估仍有所限制。例如關鍵的反應爐壓力槽即使發現裂縫,也無法更換;埋在混凝土中的管線或電纜則更不易檢測。這些未知或無法解決的狀況,都可能使延役核電廠面臨難以預期的風險。

貝克也強調,核三屬於第二代反應爐,缺乏防範爐心熔毀的裝置,無法像較新式核電廠將有害物質控制在特定區域,防止放射性物質釋放。林正原則指出,老化出現裂痕的反應爐,若持續承受高溫、高壓及中子撞擊,恐怕造成反應爐破裂、甚至輻射外洩致災,法國、俄國都有核電廠因微小氣泡及坑洞被迫停機或除役。

三、核三的地震風險是什麼? 過去發生過哪些事故?

台灣位於地震帶,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名譽教授陳文山指出,恆春斷層直穿核三廠區,距反應爐僅900公尺,若發生地震恐破壞圍阻體內設施及管線,造成嚴重災害。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退休教授李錫堤則強調,根據台電最新地震危害度分析,核三廠建廠設計的耐震值0.4G,已經相當堅固,但核三廠址若發生地震,最大地震加速度可達到三倍以上的1.384G。即便後來台電將耐震值補強至0.7g,仍有不足。

核三廠歷年異常事件,包括火災、設備損壞,以及電力與冷卻系統失效等。這些狀況雖然在事發當下被控制住,但在條件惡化或應變延誤下,仍可能演變成重大核安事故。其中具代表性的事故是1985年的「七七大火」及2001年的「全黑事件」。

1985年「七七大火」

核三廠兩部機組在1985年5月完工,才不到兩個月,就發生核三廠一號機汽機房火災,被稱為「七七大火」。當時汽機房的低壓汽機葉片因設計不良而脫落,運轉時發生劇烈振動,氫氣洩漏引發大火,一號機停機超過一年才恢復運轉。

2001年「3A級事件」

核電廠不只內部在發電,也需要外部電力維持冷卻系統,福島核災就是因為海嘯摧毀聯外電源,導致冷卻系統失效、爐心熔毀。

2001年3月,核三廠也曾發生外部電力中斷的意外,廠內失去照明之外,反應爐的儀控、冷卻水泵等安全系統停擺,最後緊急啟用備用發電機、並修復電力後,才解除爐心可能過熱的危機。此事件當時被列為「第三類A級緊急事故(3A級事故)」,若以福島核災後的最新標準來看,已是最嚴重的「全面緊急事故」等級。

四、核三廠重啟需要多久時間? 多少費用?

核電重啟需要多久時間?林正原舉例,核三廠的壓水式反應爐蒸汽產生器長期出現裂縫,過去僅以塞管處理,導致發電效率逐漸降低,未來很可能須整組更換,訂製需要4~5年時間,且更換蒸氣產生器工程浩大,時間更難計算。他評估,即使核三廠今年就決定重啟,算上前期審查、老化設備更新與耐震補強,到2030年恐怕都無法完成重啟。

2018年台電曾評估核三延役成本約300億元,其中包括新購燃料、新增乾式貯存空間、老舊設備維護等。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魏揚則在今年5月的投書中,以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Diablo Canyon Power Plant)為例,說明延役計畫成本可能更高。

魔鬼谷核電廠與核三廠的設備同樣來自美國西屋電力,魔鬼谷2022年提出延役計畫,2023年估算成本為52億美元,後來提高至2024年5月的118億美元(約新台幣3800億元),包括設備檢查與翻新、地震風險評估與防震補強,以及福島事故後的安全強化等工作。魏揚認為,考量國際案例的鉅額超支,以及核廢料處理的不確定性,核三重啟的實際成本恐怕遠超過台電最初估算的300億元。

台電則沒有回應《環境資訊中心》的詢問,並未說明核三可能重啟的費用,僅表示若未來政策決定重啟核三,會依法進行安全檢查,並評估安全條件、期程、效益及核廢料處理空間等議題。

核三廠今(2025)年3月曾傳出火警。圖片來源:臉書「恆春半島公共事務討論社團」

核三廠今(2025)年3月曾傳出火警。圖片來源:臉書「恆春半島公共事務討論社團」

五、如果不幸發生核災,台電要賠多少?

核災一旦發生,處理與賠償的費用將極為龐大。我國《核子損害賠償法》明定台電在核災造成社會、環境的經濟損失時,所需承擔的賠償責任上限為新台幣42億元。此法參考自美國1957年制訂的《普萊斯-安德森法案》(Price-Anderson Act)。

不過,一旦台灣發生重大核災,42億元的賠償金額可能遠不足以彌補損失。

六、國外怎麼延役核電廠? 同儕審查是什麼?

美國是世界上延役最多核電廠的國家,目前約百座反應爐中,已有超過3/4運轉執照延長20年,有些更申請延長40年。不過林正原表示,當中仍有不少機組因更換零件或維運費用高昂,又選擇提早除役。

為了提升各國核能安全、促進經驗交流,目前如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歐洲核能安全監管機構組織(European Nuclear Safety Regulator Group, ENSREG)等國際組織,都有提供「國際同儕審查」服務,由來自各國核能監管機構、研究單位、電力公司的專家至各國審查、提供評估報告。台電針對核三延役,也多次表示會先進行國際同儕審查,符合重啟條件才會送核安會審查。

雖然同儕審查並無強制力,但可避免國內自行評估時出現盲點。貝克提到,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原能會宣布運轉中的反應爐無安全疑慮,但ENSREG的國際同儕審查小組仍在2013年對核三廠的評估中,仍指出該廠最初設計的耐震值0.4g遠遠不足,建議重新評估並升級強度。

七、國際上有沒有核電重啟案例?

全球核電除役後再重啟的案例很少,但並非沒有。全球僅美國兩例,包括密西根州的帕利塞茲(Palisades)核電廠,以及賓州的三哩島核電廠。這兩座核電廠在2019年前後除役,近年開始討論重啟,希望能為AI產業供電。帕利塞茲核電廠上月已獲重啟許可,但由於蒸汽產生器塞管問題嚴重,且許多零件老化,仍需3~5年的工程時間才能重啟運轉。

林正原表示,美國原無除役後重啟的相關法規,是因這兩起案例才重新制定,審查重點仍在老化設備能否安全運轉,邏輯與延役審查類似。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