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衝刺綠能,於2023年劃設「低地力」(土地不適合耕作)綠能發展區(詳細政策背景見文末),不受國土計畫規範,可在農地上大面積架設光電板。大城鄉台 17 以西數百公頃農地,是台灣第二大蕃薯種植區,卻也被劃入低地力綠能開發區,引發居民強烈抗議。
該政策雖因上百位專家學者連署反對暫時擱置,但開發商腳步並未停歇。開發商豐渠能源聲稱「執行低地力光電示範專區」,昨(6)日在大城鄉頂庄村召開開發說明會,遭受居民強烈反彈葛而流會,但也引發外界質疑,低地力政策是否將死灰復燃?
.jpg)
低地專案未通過?開發商:受地主壓力及饋線有限,盡力闖關
豐渠公司董事長施椘上接受《上下游》採訪表示,在經濟部能源署發布大城鄉台61以西為低地力土地後,基於相信政府,企業已在大城鄉台61以西陸續承租40公頃閒置農地,沒想到政策延宕兩年多,當初簽約地主陸續詢問開發時間,甚至質疑開發決心,對企業產生壓力。
施椘上表示,業者擔心投資血本無歸、更對地主難以交代,為了維護公司商譽,即便目前非最佳時機,仍嘗試提案。他感嘆,近兩年政府態度改變,光電變成「慘業」,外資撤資案場停頓,對於這些相信政府、已經簽下土地租約的業者來說,經營壓力非常大。
施椘上說,該公司向台電查詢,得知饋線(可將電送出之線路)規模僅剩50MW,遠低於原先能源署專區說明會所稱120MW,為了確保投資,必須在饋線用完之前申請開發,才能確保有足夠饋線空間。
.jpg)
反對方農民:大城地瓜、蔬菜品質優良收入好,不是低地力
大城鄉雖位居風頭水尾,但農產蔬果卻一直穩定發展,農民無法接受政府指稱為「低地力」,認為農業智慧在適地適種,尤其是地瓜跟冬季花椰菜,更是站穩市場大宗。
發言人簡佳萍表示,頂庄村主要產業仍是農業,品質優良收入穩定,尤其大城鄉台61以西,土地方正大塊、排水良好,且是沙質地無懼颱風水患。一旦光電錯落在農地上,將影響整個農業發展。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數百公頃良田被劃「低地力」種電,開發說明會遭抵制,大城農民:要種田不要種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