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日決定擴大對美國稻米採購,以換取降低關稅,台灣政府是否將開放美國米零關稅進口,引發各界關切。繼稻農、團膳業者、農民市集呼籲守住稻米紅線,今日有多個農會及糧商也發聲,要求政府務必三思。
曾任嘉義縣太保市農會總幹事、現任民進黨籍嘉義縣議員黃榮利指出,南部地區是農業重鎮,也多是執政黨的鐵票倉,若賴政府在談判中犧牲農民權益,「農民將失望反彈、牢記終生」,甚至走上街頭。楊儒門表示,若台灣對美談判犧牲農業,「那未來就要接受人民的選擇」。

政府未明確承諾,稻米不上談判桌
水稻是全台第一大作物,從育苗場、代耕、稻農、米廠等從業人員超過 30 萬人,年產業 400 億以上,生態、景觀、文化等無形價值則超過 2000 億元。
2002 年,台灣加入 WTO後,每年稻米進口配額為 14 萬 4720 公噸,美國米佔比最高,目前免稅配額為 6 萬 4634 公噸,當進口量超出配額時,每公斤要支付 45 元關稅。
今年 5 月,總統賴清德曾投書外媒,表示有意對美農產品祭出「零關稅」,雖然政府澄清並非每個品項都零關稅,但至今仍無明確承諾。反觀韓國政府則明確將稻米與牛肉劃為不可開放的「紅線項目」,將以生質燃料用玉米等非糧食安全作物作為談判籌碼。
糧商:絕不支持美國米全面零關稅進口
中華民國米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紀水樹表示,日本政府長年鼓勵休耕,錯誤政策造成水稻嚴重減產,進而發生米荒,假若美國米低價傾銷,對台灣稻米產業會有立即性衝擊,導致水稻種植規模下滑,台灣會像日本一樣,從農人口凋零流失、難以恢復,同樣會發生米荒。
紀水樹表示,台灣稻米自給率高達 97.7%,但若自給率下降,恢復要花的資源會比維持現狀更多,猶如現在的雜糧作物。台灣是海島國家,多風多雨天災頻仍,水稻是重要戰略、糧食作物,當水稻產業萎縮、農村就業機會減少,農村人口會加速外流。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中雲嘉南高農會發聲,反對美米零關稅,後壁農會:請政府信守承諾,莫讓進口米壓垮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