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9)日美國開始對台灣加徵 32%對等關稅,除台灣鯛之外,蝴蝶蘭產業也首當其衝。台灣蝴蝶蘭一年產值 1.9 億美元,八成均為外銷,其中美國佔比四成,為最主要市場。面臨高關稅變數,目前已有輸美訂單被暫停、取消。
面臨高關稅挑戰,農業部跟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台灣蘭協」)今舉辦座談會,蘭花業者表示,希望農業部盡快提供短期金融協助。亦有業者指出,台灣應更積極到美國、東南亞等國設廠,並提升蝴蝶蘭生產技術,才能長期開拓市場、維持市場競爭力。

出口蝴蝶蘭 4 成輸美,產值 6146 萬美元
台灣蝴蝶蘭輸美受阻,對產業影響多大?根據台灣蘭花外銷數據,2024 年台灣蘭花外銷總額為 1.9 億美元,其中蝴蝶蘭出口值佔比八成,將近 1.54 億美元。外銷蝴蝶蘭中,有四成前往美國,出口值約 6146 萬美元。
台灣也是美國進口蘭花最大來源國,2022 年,美國進口約 1.1 億美元蘭花,來自台灣的蘭花產值就超過 8396 萬美元,佔比高達 73.2%。若以 2013 年至 2022 年的進口值總額來看,美國每進口 10 株蘭花,就有超過 7.7 株來源國是台灣。
&& &&金融支援維持美國市場,拓展他國與國內市場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縱使美國加徵關稅並不合理,現階段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以下簡稱「出口支持方案」),因應蝴蝶蘭出口成本短期劇增困境。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貿易戰爭 04》蝴蝶蘭成重災區,業者考慮至美國設廠、佈局東南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