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日前拋出應調降汽車關稅,應對美國關稅,王世堅不只附和,還直接點名本土車廠裕隆,是扶不起的阿斗,面對綠委、網路諸多指控,裕隆集團罕見發聲明駁斥,要政治人物停止毀謗,並強調「網傳裕隆拿了上百億政府補助,並非事實,裕隆汽車是上市公司,相關數字自可查證,請勿再以訛傳訛」。

而財經網美胡采蘋透過臉書發文指出,「裕隆汽車發出聲明,裡面罵的人其實就是我,因為我們在2023年做過一個影片,整理了全台灣補助裕隆60年的血淚歷史」,並附上了一系列影片,直言「看看今天全民怒求獻祭裕隆到底有沒有道理」,根據胡采蘋整理:
1953年:裕隆集團成立「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1960年:改名為「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做國產車。
1961年:政府通過《發展國產汽車工業辦法》,不但明定國內不可新設汽車裝配廠,掃除競爭對手,對於同型、同級的外國車,政府可以視外匯情況,進行管制或禁止進口,以及調整汽車與零件的進口關稅。
1969年:裕隆集團設立新車廠「中華汽車」,而這個名字與1961年另一家被政府拒絕在台灣成立汽車廠的貿易公司,所遞交的申請書名字相同。
1972年:政府大幅調漲進口車關稅,再通過《促進汽車工業經營方案》,將進口車關稅從50%上調到75%。
1974年:一度禁止日本小客車進口。
1977年:禁止全部日本車輛進口。
1979年:台灣政府公布《促進汽車工業發展方案》,想要再設立年產20萬輛的汽車廠,能夠大量生產省油的小轎車,希望能突破瓶頸、增加自主研發的能力,不過這個企劃最後沒有成功。
2006年:「台灣整車科專IA計劃」,裕隆自己承認拿了9億、他們的協力廠商拿了6億新台幣,裕隆做了四款電動車、四套引擎和三組能源動力系統。
2008年、2009年:裕隆成立納智捷汽車,台灣政府給裕隆電動車補助。
2010年:「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政府給了113億,裕隆說他們自己只拿了11億,但是電動車業界人士透露,「這113億基本上就是補助裕隆的上下協力廠商,等於是給裕隆做車的整套補助,裕隆對分配名單有主要話語權」。
2011年~2015年:《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案》、《智慧電動車共通性補助案》、《智慧電動車性能提升輔導計畫》,三個案子裕隆合計領了3.4億元的補助。

對此,胡采蘋感嘆,政府對裕隆過度的保護並沒有換來想要的結果,「國產車技術沒有多大長進」,而裕隆在電動車方面至少拿到約台幣23億元補助,左右上百億補助款流向,可是交車的達成率卻只有10%;而國内的車子交不出來的裕隆,卻在此時拿150億跑去中國投資,跟東風汽車合資推出「東風裕隆」品牌,但結果依舊不理想,最後含淚退出中國;2022年裕隆代理英國品牌MG,但MG卻早已被中國上海汽車收購,成為了中國車,「台灣傾全國之力高關稅保護、禁止日車進口、各種補貼政策給錢,六十年來我們得到了什麼?」,胡采蘋也分享自己看到最有趣的留言,「阿斗生氣的站出來,說我才不是裕隆」。
【原文出處】裕隆駁拿百億補助!她列「台灣60年補助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