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重課32%關稅,甚至不排除下一步,就是針對晶片,已經讓台廠挫勒等,不過財經專家謝金河說,早在今天1月,半導體就已經挨了重拳。

洋洋灑灑一大篇,謝金河說,自從中國推出Deepseek,輝達、AMD、微軟等首當其衝,股價暴跌,接著關稅大刀一揮,連兩記重拳,全球市值蒸發最多就是半導體。不過,半導體是所有產業基礎,一旦課徵,稅上加稅不合理,現在市場關注,根據美國關稅豁免規定,銷往美國的產品,''美國價值''占20%以上,有機會部分免稅。
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表示,「台灣在這一波豁免裡面,最有機會的,首推資通訊產品,為什麼呢?因為台灣的資通訊產品主要是以外銷美國為主,美國市場就占了超過50%,那我們都知道,任何資通訊產品裡面,最關鍵的軟體跟晶片幾乎都來自於美國,那軟體加晶片佔資通訊產品的成本比重,幾乎都每一個都超過20%,甚至高一點,可以到40%50%以上,所以,如果這一部分,美國的技術、軟體跟晶片,如果進美國市場是免稅的話,那對台灣的資通訊的代工廠而言,或者品牌商而言,都是一個大好的消息,因為台灣廠商在美國被課稅的比例,可能都會低於50%以下。」

專家點出,如果關稅人道走廊一開,資通訊有機會豁免,至少為台廠開起一片曙光,但沒有''美國價值''的產品,只怕傷害力最大。
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表示,「如果傳統產業,例如水五金、紡織,那他們在製造生產的過程中,沒有用到美國美國的材料、原料、技術、軟體,甚至設備的話,全部都是在台灣自主生產,那美國的技術內容不到20%的話,那這樣的話,似乎就要被課稅,那對這些傳統產業影響就會非常大。」
畢竟美國關稅亂流,全球躲不過,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如何降低衝擊,就看政府拿出什麼籌碼,向美方談判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