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記者唐詩晴:「店到店智取店,加速網購便利性,蝦皮電商的出現,改變傳統消費習慣,也催生出更多網路賣家,不過許多賣家不找國際貿易商,而是直接從中國進貨,現在美國祭出對等關稅,讓國內貿易商的生存空間,再度萎縮。」
美國課34%重稅施壓中國,中國被砍單、出口成本變高,很可能轉出口到鄰近的台灣,國際貿易商A小姐憂心,大量低價中國貨一來台,貿易商、報關行會倒成一片。
貿易商A小姐:「以前我們都是合法報稅報關進來,那我們就會請他們報關,然後請他們報稅,到台灣之後我們再處理這些貨,但是自從蝦皮開了之後,因為台灣的貿易商沒有辦法處理,中國那邊出口的事情,所以我們這些貨全部都是透過,中國的物流在處理。」

A小姐點出,許多中小企業,9成訂單都大量押在1~2間美國客戶,只要訂單一沒,就撐不下去,但更可怕的是,中國政府幫中國賣家開後門,買台灣身分證、提供免費辦公室在蝦皮開店,反觀所有台灣銷售電子、民生用品都收高額認證費,呼籲台灣政府,降低收費、強化法規、訂出標準,並查核商家身分,保護國內產業。
貿易商A小姐:「以前我們報價還可以分說,這是我們台灣貿易商台灣監製,現在台灣監製已經沒有價值了,因為現在客人只看低價,蝦皮一大開之後,中國人都可以在台灣網站上銷售,養肥了這些中國的報關行跟物流,那我們也不得不用,因為我們必須要跟國際上做競爭。」

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所獲得的業界的訊息,幾乎大家手上的訂單滿滿,滿到第二季也滿到第三季,如果碰到關稅對等這個問題,會不會量縮呢,就要看第二季的這個情形到底如何。」
傳出還有紡織業主管3號就飛中國,和品牌方開會討論因應對策,從國內傳產大廠、到貿易商,人人自危、夾縫求生,這場全球關稅戰,沒人能夠置身事外。
【原文出處】關稅價格戰惡化 國際貿易商:蝦皮成中國避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