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台積電進駐日本熊本帶來的經濟效益持續延燒,不僅帶動當地房地產熱潮,各行各業也感受到顯著成長。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最新一期中,資深媒體人福澤喬與熊本縣民電視台合作,深入探討台積電一、二廠對熊本縣的影響,發現這座城市正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轉變。
福澤喬在專題報導中指出,熊本市中心的招牌近年來開始出現繁體字,且用詞多為台灣慣用語。他驚嘆道:「光看這一點,就知道改變有多大。」他進一步觀察到,日本其他地區的告示牌多使用簡體字以吸引中國遊客,但熊本卻選擇繁體字,凸顯其與台灣的緊密聯繫。
更令人矚目的是,熊本縣民電視台在報導中直接稱台灣為「國家」。福澤喬解釋,自1972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並與日本斷交後,日本媒體提及台灣時通常使用「地區」一詞,以避免政治敏感性。然而,熊本當地電視台卻一反常態,表示:「台灣與我們關係如此密切,我們實在沒必要去賺中國人的錢。」此言論顯示台積電效應不僅是經濟層面,更深化了當地對台灣的認同。
據統計,目前在熊本的台灣人口已達8000人,且隨著台積電擴廠計畫推進,預計2030年第三廠落成後,台灣人口可能激增至20萬,規模堪比台灣一座城市。矢板明夫在節目中分析,台灣人雖然喜愛日本料理,但長期旅居海外仍會懷念家鄉味道。他舉例說:「去日本吃拉麵、牛肉蓋飯偶爾還好,久了還是會想念台灣菜。」
然而,台積電的進駐並非全然正向。矢板明夫提醒,台積電屬於B2B產業,對一般民眾的生活影響有限。若當地居民因工廠擴張而失去工作機會,甚至生活變得艱難,可能引發不滿。他建議:「台積電應該多做一些回饋當地的措施。」他也提到,網路上已出現一些針對台積電的流言,呼籲企業正視潛在問題。
台積電熊本效應仍在持續發酵,這座日本城市因台灣而改變的軌跡,正吸引全球目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