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即將在本周登場,傳出4月起,電價調整的機率相當高,台電內部已傳出正在推演3種可能情境,若加上水價31年未調整,「水電雙漲」似乎勢在必行。就在此時,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F. Greene)再度向台灣釋出訊息,指美方願意對台「銷售核電方案」,在電價調漲之際,讓核電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谷立言之前已經表示,美國可為台灣提供包括核能在內的可靠能源,不論是基於國安或供電穩定、成本優勢,一度引發國內討論,被視為是美國要彌平貿易逆差的可能選擇方案之一。
谷立言說了一次不夠,昨日24日,AIT在臉書再度引述谷立言在美國商會(AmCham Taiwan)謝年飯的致詞內容,透過文字再一次刊登「美國已是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國,可為台灣提供全方位的能源解決方案,從地熱,到核能,再到先進的電網技術」。美方希望對台灣銷售核電的意圖,應該清楚到無庸置疑。
台灣要不要用核電?除了電價可能調漲所引發的正反兩方辯論之外,還有「反核」、「擁核」的「神主牌」意識形態之爭,但在身兼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也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最近在公聽會上喊出的「讓核電每年替台灣省下N千億」之後,核電的討論,在台灣已不再是禁忌與鐵板一塊。

政府能不能接受核電?經濟部長郭智輝說得直白,他說,核電的最大問題,就在大家都不想讓核廢料,放在自家附近,所以政府對核電的立場仍基於3大原則,就是必須全民要有共識、核廢料必須妥善處理、能確保核安無虞,這些問題若都能解決,當然可以進一步討論。
核廢料在台灣,確實始終無解,根據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資料,由於反對力量,台灣至今沒有低階與高階的核廢料處理場,目前低階核廢料,都貯存在蘭嶼暫時貯存場、3座核電廠與核研所之內,幾乎可說是「就地貯存」,即便核一廠的乾式貯存場已經興建完成,也卡在新北市政府基於「民意有疑慮」,遲遲未核發執照。
台灣人抗爭的,不只是核電廠,舉凡電廠興建、縣市焚化爐選址,都有民眾抗爭,難怪有人說,「台灣人又有什麼本事可以使用核電?」雖然抗爭有企圖在檯面下爭取更多回饋金的「難言之隱」,但說服民眾腦筋轉彎,才是解方。
美國是核電大國,根據2021年的數據,全球442座營運中的核電廠,美國多達96座,分布在美國30個州,數量居全球第一,若以裝機容量98.2GW,也排世界第一。目前全球還有54座核電廠興建中,另有119個核電廠建設計畫規畫中。

核電產業在美國若是「成熟技術、成熟產業」,處理核廢料應不成問題。若美國希望藉由「售台核電」來彌平台美貿易逆差,除了核電廠的遊說,包括後續核廢料的處理與去向,當然可由美國來完整配套提案,看是否能說服政府與國人,解決台灣「長久以來的爭執」。
「談核容易」,台灣人只想用電,不想讓核廢料放在自己家附近,台灣人連焚化爐都抗爭到底,或許先解決那個縣市願意放核廢料,再來討論核能發電。谷立言這樣積極對台推銷核能,或許就給AIT一個機會,「推銷核電,也要一併打包處理核廢料」,如果都能解決,就不會讓人覺得美國是在漲電價之際,吹皺一池春水了。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觀察/大漲價時代來了!該凍漲?或「讓它這樣漲」
電價漲價前夕?林伯豐:「這2樣太燒錢」讓台電虧損!應重啟核電
【獨家】AIT出聲了!證實透過金錢 資助沈伯洋與黑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