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於本月23日屆滿三周年,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歐洲聯盟仍然站在支持烏克蘭的立場;美國則是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排除烏克蘭、和俄羅斯就俄烏停戰展開協商,同時砲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並明示要取得烏克蘭的稀土。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雷雅布可夫23日表示,俄羅斯和美國團隊計劃於接下來這週,就改善關係一事進行會談。烏克蘭戰爭導致俄、美陷入自從冷戰以來最惡劣的雙邊關係。川普已經表示,他希望結束俄烏戰爭的和平協議能夠實現。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12日就改善雙邊關係和結束俄烏戰爭等議題通話,美、俄官員1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首度展開會談。
川普: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實際、不可能收回失土
川普一再表示,他認為蒲亭和澤倫斯基都希望達成協議。他還說,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不實際,且烏克蘭不太可能收回所有失土。
俄羅斯目前約掌控近五分之一的烏克蘭領土,這包括2014年兼併的克里米亞半島及包括頓內茨克州、札波羅熱州、赫松州約75%土地,還有盧甘斯克州99%土地。普丁去年6月提出結束戰爭的條件包括:烏克蘭必須放棄加入北約,從大部分已遭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4個州全面撤軍。
歐盟舉行臨時高峰會討論烏克蘭、歐洲防衛資金
歐盟領袖3月6日將舉行特別高峰會,商討額外支援烏克蘭、歐洲安全保證及如何籌措歐洲防衛需求資金等議題。
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在X平台發文說:「我們正處在烏克蘭和歐洲安全一個決定性時刻,在與歐洲領導人的磋商中,我已經聽到從歐洲聯盟層面,應對那些挑戰的共同承諾:增強歐洲防衛、果斷地為歐洲大陸和平和烏克蘭長期安全作出貢獻。」
川普沒有邀請烏克蘭和歐盟,已經對俄羅斯展開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會談。川普政府也已經表明,相較於俄羅斯,華府當前更聚焦針對中國,表示歐洲必須對自身防衛投入更多,而非指望華府。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達成其中歐盟成員國每年國防開支應該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2%的協議,但包括德國、義大利或西班牙等大國在內,都沒有兌現。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估計,歐盟未來10年,必須挹注5千億歐元資金進行國防投資。官員表示,歐盟領袖將就商討如何籌措這筆資金。歐盟領袖可能聚焦於運用已有著落的軍事目的歐盟資金,或不會受到歐盟法規限制的各國資金。
川普主動與普丁交好 震驚歐洲各國與歐盟
川普對俄烏戰爭、改善美俄關係主動向俄羅斯示好,讓歐洲領袖為之震驚。許多歐洲領袖擔心,俄烏終戰協議,可能在沒有歐洲和烏克蘭參與的情況下達成。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上週已經針對烏克蘭問題兩度在巴黎召集會議,他明天將前往華府與川普會談。非歐盟成員國的英國,其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本週稍晚也將訪問白宮。這兩位歐洲領袖預料將試圖說服川普,切勿不計代價地與蒲亭達成停火協議。他們可能會告訴川普,應該讓歐洲繼續參與這一過程,並討論對烏克蘭的軍事保證。
此外,英國將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屆滿3年的日子,宣布全新的對俄制裁措施,禁止傾全力支持克里姆林宮(Kremlin,俄羅斯總統府)和因為國家而致富的個人入境英國。英國政府表示,與俄羅斯政府最高層級有接觸的個人,也將被列上黑名單,這些人有可能包括部分高層政治人物、政府官員和商界人士。
英國政府表示,新措施將補強英國現有的對俄制裁,將矛頭鎖定力挺普丁戰爭行動的俄國「精英」。英國安全大臣賈維士(Dan Jarvis)表示,他對普丁在莫斯科的友人所傳達的訊息很簡單:「英國不歡迎你們。」他在聲明中表示:「今天宣布的措施用意是關上大門,不歡迎那些以犧牲俄羅斯民眾來自肥,並資助這場非法且缺乏正當理由的戰爭的大亨們。」
歐洲各國集會力挺烏克蘭但人數驟減
烏克蘭人及支持者再次齊聚歐盟總部所在的布魯塞爾,雖然在詭譎的美俄促和情勢下,這場抗俄戰爭3週年集會人數遠低於過去2年,但群眾高聲要求「武裝烏克蘭」,拒絕被排除談判的羞辱式和平。
烏克蘭人在這項集會中,齊唱國歌,手比三叉戟符號的國徽,為戰爭犧牲者默哀,呼喊「武裝烏克蘭,就是現在」口號,要求繼續為達成公正的和平而戰鬥。
從2023年上萬人、2024年7000人,到俄烏戰爭屆滿3週年的今天,布魯塞爾挺烏集會的人數,驟降到不滿千人。相較過去2年長長的遊行人龍,今年未安排遊行,也沒有他國外交代表上台發聲力挺。
情況丕變,來自於川普政府獨自推進與俄羅斯談判,排除烏克蘭和歐洲國家參與。澤倫斯基甚至與川普隔空互批,讓這3年來挺烏的歐洲,瀰漫著悲觀氣氛。
主辦集會的民間組織「振興烏克蘭」(Promote Ukraine)創辦人巴蘭蒂(Marta Barandiy)表示,3年前,烏克蘭強力挺身抗俄,捍衛法治、民主和自由的共同價值,獲得全世界欽佩並聲言不論多久都要相挺,「這場戰爭仍未結束,我們期待盟友持續與我們站在一起,讓俄羅斯付出代價。」
巴蘭蒂呼籲比利時凍結的俄國資產必須交給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正在捍衛歐洲的生活方式。」她強調,若美俄私自達成交易,未被邀請加入談判的烏克蘭和歐洲,就不應該執行那個協議,並一起堅持下去。
設在比利時的「烏克蘭青年團結」(Ukrainian Youth United)會長卡查圖瑞恩(Oleksandr Khachaturian)則表示,他不擔心美俄談判決定烏克蘭的命運,因為「沒有烏克蘭總統加入,他們無法真的達成什麼協議,他們無法決定對我們國家不利的條款,我們的軍隊會繼續努力解放被占領的土地。」所有烏克蘭人的願望,是讓2014年起被俄羅斯侵占的領土都回到烏克蘭,「這些領土寫在我們的憲法裡。」
卡查圖瑞恩坦言,俄烏戰爭打了3年,人們確實會疲勞、厭煩,但「我們已經做出犧牲,人們不會放棄這些犧牲,我們不會朝向別的方向、接受羞辱的和平,或只因為疲勞就停止戰鬥。」
台灣駐歐盟代表:美國對烏克蘭和怎麼對台灣無關連
面對國際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類比,台灣駐歐盟代表李淳表示,烏克蘭未來發展,還有很多變數,他婉拒上台但仍到場支持,主要是為表達反對使用武力的立場,這是台灣或任何民主國家都應該要反對的,烏克蘭就是大國鄰居動武的受害者。
李淳說,民主國家的表態並不影響未來烏克蘭和談的方向,「和平方案是必要的,但這不等於我們要停止對武力侵犯的人告訴他說這是錯的,這些事彼此並不衝突,台灣也很需要國際間持續站在這個角度,也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用武力或脅迫來解決的。」
至於目前美國對俄國態度軟化,未來會不會延伸到兩岸關係,李淳認為「無此跡象,因台灣的戰略地位跟烏克蘭完全不同,」對美國有直接利益關係,「美國目前怎麼對烏克蘭,跟未來會怎麼對台灣並無關連。」
捷克總統:歐洲不能讓美俄決定烏克蘭的未來
除了布魯塞爾,在捷克的布拉格舊城廣場,數千人齊聚支持烏克蘭。捷克總統帕維爾感謝民眾關注烏克蘭命運,強調應避免1938年「慕尼黑協定」重演,堅持「烏克蘭與歐洲必須參與和平談判。」
數千人齊聚布拉格市中心的舊城廣場,參與「與烏克蘭同行」集會活動,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烏克蘭駐捷克大使茲瓦里奇(Vasyl Zvarych)也到現場發表演說,呼籲大眾持續支持烏克蘭。
帕維爾表示:「感謝你們沒對烏克蘭的命運無動於衷,也沒對我們自己的命運無動於衷。」他提醒,不要質疑明確的事實,就像最近川普所做的那樣,「誰是侵略者,誰違反國際法,誰是受害者,這一切都是顯而易見的,而我們應該站在受害者一方。」他強調,烏克蘭最終達成的和平協議必須是公正的,「否則侵略者會因國際法對某些人適用,而對另一些人無效而受益。」
帕維爾強調:「如果我們不希望強權即公理,如果我們希望二戰後建立的規則繼續適用,那我們就必須支持烏克蘭。烏克蘭的失敗也將是我們的失敗。」「歐洲應該更具進取心,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而不是只是等待美國的決定。」他說,捷克必須堅持,烏克蘭和歐洲都應該參與和平談判,若烏克蘭的角色被削弱,就無法談判出一個符合其利益的和平協議。「我們不能讓1938年慕尼黑協定的情況重演。我們不能允許有人在沒有烏克蘭的情況下決定烏克蘭的未來」。
烏駐捷克大使:烏克蘭的未來屬於歐洲
茲瓦里奇感謝捷克總統、政府與所有捷克人民的長期支持,「支持烏克蘭,也意味著支持捷克,以及歐洲賴以建立的價值觀。」他表示,烏克蘭的未來屬於歐洲,而非俄羅斯。烏克蘭與歐洲的安全息息相關,烏克蘭人民將繼續為此奮戰。
茲瓦里奇說:「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我們永遠不會成為奴隸,也絕不會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占領。我們烏克蘭人熱愛自由,我們的士兵阻擋俄軍坦克,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家園,也是為了你們的安全。」他強調,俄羅斯必須撤出烏克蘭,並讓戰爭罪犯接受審判。茲瓦里奇的演說獲得現場熱烈的掌聲。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捷克是烏克蘭的堅定盟友之一,目前有近40萬烏克蘭難民,在捷克獲得臨時保護。據統計,捷克已花費625億克朗(約新台幣855億元)提供烏克蘭人道援助和紓困。
波羅的海三國:持續軍援、人道援助支持烏克蘭
俄烏戰爭屆滿3年,波羅的海3國立場堅定,持續援烏。愛沙尼亞總理麥克爾(Kristen Michal)宣布,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1萬枚155毫米炮彈及75萬份糧食包;立陶宛「Radarom」募捐活動再籌逾360萬歐元,將用於購買無人機設備捐贈烏克蘭。此外,愛沙尼亞還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億歐元的本國國防工業產品。
麥克爾另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表示,「烏克蘭的未來應由烏克蘭決定,你們可以永遠信賴愛沙尼亞的支持。」愛沙尼亞外交部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指出,支持烏克蘭的行動必須加快,並擴大規模。薩克納在外交部發布的聲明中表示:「愛沙尼亞政府決定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額外提供2500萬歐元,證明我們是一個可靠的夥伴,並且樹立了榜樣。」
薩克納強調:「烏克蘭須有權拒絕任何不適合它的協議。」他進一步指出,愛沙尼亞政府的決定是「明確表達愛沙尼亞和歐洲仍然致力於回應烏克蘭需求的舉措。」他說:「我們必須共同加強烏克蘭的地位,並對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目前局勢緊迫,每一刻都至關重要。」
立陶宛的民間援烏組織「藍/黃」(Blue/Yellow)、立陶宛國家廣播電台(LRT)、自由電視(Laisvės TV)等單位2月發起第3波「Radarom」無人機籌資計畫,於3日至24日間,向民間小額募資,目前已籌得超過360萬歐元(約新台幣1.2億元)。活動籌集的資金用來購買由立陶宛與烏克蘭廠商製造的無人機和反無人機裝備,贈與烏克蘭軍隊使用。
拉脫維亞公共媒體(LSM+)報導,拉脫維亞民間慈善組織捐贈20輛二手車,其中滿載無人機、充電站、電腦等價值逾20萬歐元的物資,於20日出發至烏克蘭。
拉國的國有電力公司 Latvenergo 為支持烏克蘭,改裝一批原先用於森林和田野工作的車輛,供前線使用,目前已交付60輛給烏克蘭,這次再運送6輛。此外,除了支持前線士兵,拉脫維亞捐贈的60台筆記型電腦,也將幫助無法正常上課的烏克蘭學童遠端學習。
澤倫斯基:可能被迫同意讓美國從烏克蘭取得稀土
澤倫斯基則表示,他可能被迫與美國簽署一項經濟協議,此協議將確保美國繼續援助烏克蘭,代價是「美國將從烏克蘭礦產資源中獲利。」
美聯社報導,澤倫斯基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3週年記者會表示:「如果你們的條件是『不簽協議就沒有援助』,那麼情況就很清楚。」「如果我們被迫且無法不這麼做,那或許我們只能這樣選擇…我只希望能與川普總統對話。」
美國正推動與烏克蘭簽協議確保能優先使用烏國礦藏。但烏克蘭當局表示,約有價值3500億美元關鍵性資源,蘊藏於烏東俄羅斯佔領區。
美國過去一週一直在施壓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但遭基輔以美方所提協議文本,未包含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而拒絕。川普表示,他希望獲得價值5千億美元的烏克蘭礦產資源,補償拜登政府任內對烏克蘭的援助。目前烏克蘭近20%的礦產資源,包括約一半稀土礦藏,都處於俄羅斯佔領區內;有估計在俄佔區的礦藏資源價值可能達數兆美元。
法新社報導,烏克蘭大部分資源位於工業地帶的烏東頓巴斯(Donbas),但頓巴斯地區大部分已淪入俄羅斯手中,且俄軍仍持續在戰線推進。
烏克蘭副總理思維里登科(Yulia Svyrydenko)在基輔一場記者會說:「不幸的是,我們掌握的訊息顯示約價值3500億美元的可用關鍵礦產,暫時都在俄佔區內。」
澤倫斯基希望川普提供具體的安全保障,換取鋰、鈦、鈾和稀土等關鍵資源的使用權。這些原料對生產電子產品至關重要。
川普和他的幕僚對澤倫斯基不願簽署美烏礦產協議感到挫折,烏克蘭一名消息人士昨天告訴法新社,烏克蘭領導人「還沒準備好」同意美方目前的要求。
澤倫斯基的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今天堅稱,相關談判目前「正常進行」。葉爾馬克在基輔的記者會說:「沒有人拒絕任何事情,目前工作進展正常,但這樣的過程可能需要一天,也可能要幾個月。」
澤倫斯基先前拒絕簽署美國的初步提議,認為提議中並沒提供烏克蘭阻止俄羅斯攻擊所需的安全保障。澤倫斯基今天表示,他願意達成一項協議讓美國從烏克蘭礦產中獲利,但無法接受川普政府最初所提的5000億美元金額,「我不會簽署任何需要10代烏克蘭人來承擔後果的協議。」
葉爾馬克表示,烏克蘭礦產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可以在整體安全保障中發揮作用,包括軍事保障和其他保障。」
澤倫斯基:若能加入北約、他可以放棄總統職務
此外,澤倫斯基在回答是否會為了烏克蘭和平放棄總統職位的問題時,他表示,如果這能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聯盟安全保護傘下,實現長久的戰爭結束,他願意這麼做。
俄羅斯外交部表示,正籌備川普和普丁的會面,至少對川普政府而言,這是俄羅斯領袖孤立狀態開始解凍的進一步訊號。
川普近幾週與俄羅斯官員接觸,以及同意重啟與莫斯科的外交關係與經濟合作,代表美國政策戲劇性的轉變,這引起了烏克蘭與歐洲各國領袖不安。
歐盟執行主席將與烏克蘭政府面談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其它歐盟高級官員,明天將抵達基輔與烏克蘭政府會談。川普政府的美國政策變動,讓歐洲領袖近日忙於制定回應措施,並提出華盛頓停止援助時,歐洲持續支持烏克蘭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