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核電何去何從?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表示,台灣核能發展必須遵守三大原則,包括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理和社會有共識。不過他也坦言,目前核廢料處理仍具挑戰,最好解決方式就是參考美國的成功案例,另外新的核能技術,還未具備商業機轉,但台灣要持續關注這項發展,因此未來台灣需要更多移動式電力解決方案及提升儲能技術,這或許是比較實際解決台灣電力的問題。
為了因應未來AI增加用電的需求,郭智輝說,核三廠或許可以作為備援電力的規劃,但必須核電延役相關法條要修正通過,並且核二、核三廠經過安全檢查,經過一定測試後,可能有機會延役20、30年,當然核電延役成本,需要考慮原料費用,這當中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郭智輝提出「異地種電」的構想,其實也非空穴來風,他說,去年4月,美國、日本及菲律賓啟動了「呂宋經濟走廊」計畫,希望在在半導體、綠色能源和基礎建設等方面協助菲律賓發展,後來也發現新加坡和澳洲、英國及北非摩洛哥,也有相關「異地種電、買回國內」計畫,況且兩地距離更至相差至少有4千公里,因此台灣到菲律賓呂宋島種電買回台灣也不是不可能實現的,甚至台灣也可以和日本合作。不過就如他所言,一度電不會超過4元,超過4元就不會買。
郭智輝強調,台灣現在南電北送,沿著山區豎立許多電塔,不甚美觀,剩至颱風來也有倒塌的危險性,因此台灣需要更多移動式電力解決方案及提升儲能技術,如此可以先解眼前燃煤之急。
延伸閱讀:
補助被砍電價喊漲郭智輝盼國會「高抬貴手」 白委提1點:應降價